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夏文圣 第103节  (第2/2页)
口道。    “最坏打算是什么?”    永盛大帝开口。    对于出谋划策来说,他不是特别关心。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倘若出现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情况。    此言一出。    六人沉默。    但最终宰相周善开口了。    “陛下。”    “倘若按最坏打算去思索。”    “江宁郡重要通道被毁,增加粮草运输成本时间,难民集中,水妖继续兴风作浪。”    “到时整个江宁郡恐怕会发生惊天民变,古今往来江宁郡洪灾发生过数次,最严重一次,死者三百万,伤者千万,四十年荒野无人。”    周善开口。    这是他根据古书记载的情况描述。    此话一说,众人神色变得极为沉重。    但何言的声音响起。    “陛下,其实无需太过于担心,此事臣也知晓一二,之所以发生如此旷古惨案,完全是因为难民集中,无人管理,缺少粮食,再加上官员贪污,才会酿出惨案。”    “大夏境内,粮草还是充足,倘若当真河道破损,运粮艰难,依靠各府县地援助,只要能在赈灾粮运输到达之前,不发生大范围民变,基本上不可能发生这般事情。”    户部尚书何言如此说道。    分析的也是头头是道。    众人纷纷点头。    听到这话,永盛大帝脸色这才缓和一二。    随后继续开口。    “既如此,便按照周爱卿所言去做。”    “不过,由兵部着令,遣夜衣侯领军五万,赶往江宁郡,配合当地兵营官员,抗洪救灾,一切以百姓为主。”    “再由户部,立刻征调粮草,运输江宁郡,务必要求难民有粮,再拟圣旨,大夏募捐赈灾银,朝中大臣为先。”    “魏闲,朕内帑还有多少银子?”    永盛大帝询问道。    “回陛下,还有大约十万两白银。”    后者回答。    “留下三万两,其余全部捐赠。”    他开口,显得十分豪气。    但这个行为意思很简单,皇帝主动带头募捐,而且只留下一小部份,满朝文武要是不意思意思,那就等着秋后算账吧。    “陛下圣明。”    “陛下万岁。”    这一刻,六人齐齐开口,无论真心与否,还是第一时间夸赞。    而与此同时。    大夏书院门外。    硕大的门匾之下,此时此刻早已经是车水马龙。    一辆辆马车聚集此地。    能入大夏书院的,几乎没有什么寒门。    至少彻头彻尾的寒门没有。    再穷的寒门,倘若被选中大夏书院,只怕也是飞黄腾达,都不需要为官,当地的县府也已经将良田银两送到家中。    只不过,一路前来。    顾锦年透过窗口,看到了一些读书人步行而来。    看样子风尘仆仆,估计早两天就出发了。    而此时。    门匾之下。    一道声音洪亮响起。    “诸位学子,请在此下车。”    声音洪亮,显得中气十足。    是一位夫子。    满头白发,却显得精神奕奕。    随着夫子声音响起,马车上所有人缓缓出现。    顾锦年也没有在玉辇当中久坐。    与众人一般,一同缓缓走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