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贵州钦差袭击案  (第1/2页)
    朝贡国体系,完全参照的是周礼,是其改良弱化版,虽然只有通商、驻军、朝贡三样,但却初步形成。    由此必然就会产生一个地域广阔的儒家文化圈。    在日本人纳入大明朝贡体系后,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总人口,超过了两个亿。    其中大明因为多年战乱,人口跌至一亿五千万,朝鲜两千万,日本两千万,安南八百万左右。    这是何等夸张的数字?    此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加在一起,都不及一半。    而领土方面则更为夸张,除却俄罗斯外,整个欧罗巴比其还要小。    没错,相较于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圈,朱谊汐则以儒家为核心,酝酿出蛛网,从而网罗亚洲各国。    宗教的弊端太大了,隔三差五的就会分裂重组,而文化则不一样,很容易数百年不变。    许多人批儒,这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不是儒家堕落,而且儒家被迫适应了君主和社会的要求,成为统治工具。    即使罢黜百家之后,留下的也是法家,亦或者墨家,道家,但经过上千年的君主捶打,他也会成为另一种儒家。    而儒家最大的优点,就是从道德居高临下的规范他人,而不是依靠法律,或者宗教条款。    道德是社会的准绳,法律只是底线。    宗教禁律可以违背,但人一旦违背道德标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愧疚。    即使是坏蛋,也乐于同高尚的人交往,而非同样的坏蛋。    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经过历朝历代的篡改,打磨,抛光,如今是封建社会最好的统治工具了。    历史上的程朱理学传遍东亚,朝鲜,日本安南国情不同,但却各自适应,乐得其所,谁不称赞一句好用?    如今的皇帝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罢了。    儒家的世界观之下,大明就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一样,是天下的中心,诸国的领头人,儒家的捍卫者。    况且对付那些传教士,也只有儒家最适合了。    儒家不止是文化,而是三观的共同认同感,塑造。    世界观:华夷之辨,夷狄入中国。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价值观:忠义之道,忠君为上。    人生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除了儒家,朱谊汐想不到谁能抵抗基督教。    带着这般愉悦的心情,朱谊汐听从了朱静的建议,赐予日本江户幕府礼冠,从根本上使其易服,与中国一致。    你可以略微缩减,但大体却不能变,如朝鲜,只是把羽翼变宽了些,斜了些。    这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这礼服是适合明国人,各国身材体型都不一样。    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后,后宫的嫔妃们也就欢喜了。    由此,在三月草长莺飞之际,蒙古嫔妃琪琪格也就怀孕了。    过了未时,天色逐渐阴暗了下来,一片彤云密布的窗外,有西北风阵阵吹过,预示着春雨即将落下。    皇帝换上一件长袍,一面吩咐道:“你到御膳房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没有?”    “奴婢已经去看过了,有察哈尔进的黄羊;安徽进的江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