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老墨的真假  (第1/2页)
    胡云霞瞪大眼睛,差点惊呼出来。然后努力压低声音:“不会吧?!你是不是看错了?”    两人距离太近,沈瑜感觉胡云霞的一对美眸更加靓丽。    他也压低声音说道:“在这儿不方便细说。之所以告诉你,是让你小心,尽量别去碰这几个东西。”    胡云霞平复呼吸,把单据递给沈瑜,一边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都没碰那几块墨。”    沈瑜说道:“你真想知道?”    “嗯---”胡云霞点头。    沈瑜:“二两棉花--咱们单谈。”    胡云霞哼了一声,拿来计算器开始计算价钱。    狼毫毛笔200元。    鼎和抓笔400元。    艺粟斋-紫玉光300元。    曹素功尧记-鸿胪首唱300元。    胡氏义记--青云路150元。    沈瑜看着这个价格,觉得真便宜。老纸老墨在当下的价格,不被人们认可,但在未来会快速上涨,而且真假难辨。    毛笔还好说,只要肯花钱,就能找好的制笔师傅订做。    老墨就非常坑人了。等清末以前的墨块消耗之后,百年以内的墨,也会慢慢受到重视。各种打着回流、库存旗号的老纸老墨充斥市场。    沈瑜拿出银行卡,痛痛快快的划卡。    办完手续,胡云霞帮他把毛笔和墨包起来。    沈瑜说道:“谢谢你,咱们有时间再聊。”    胡云霞给他使了个眼色。    “在门口稍等一下。”    沈瑜顿了顿,还是点头示意收到。    来到到店外,看到袁哥出摊了。    沈瑜走过去打招呼。    袁哥说道:“小沈,最近好长时间没看到你过来了。”    沈瑜:“最近家里好多事儿,要帮忙干活。”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两人刚说了没几句,胡云霞走出店门。    袁哥对沈瑜打趣:“哎,美女来找你了。”    沈瑜笑着告辞,跟着胡云霞走了几步,避开了店里众人的目光。    “什么事儿?这么神神秘秘的。”    胡云霞说:“你刚才说,那几块老墨有问题,能确定吗?”    沈瑜:“哦,就为这事儿,你还单独跑出来再问,咱们有时间再聊不行吗?”    胡云霞有些着急:“你不知道,店里出了事儿之后,改变考评业绩办法,现在每个业务员负责一个柜台或者门类。依照店里划定的基数线,考评每个季度的业绩。    我本来以为自己就够倒霉了,分到文房门类,本身就是冷门儿。如果再像你说的,这里面还有假的古玩,那我的饭碗就危险了。”    沈瑜问道:“你们这个考评怎么算?我刚才没听明白,好像有点儿麻烦。”    胡云霞说:“何止是麻烦,所谓基数线,计算办法繁琐,凡是被考评的人,基本都不懂。我本来以为弄个合格就行----哎呀,你别扯远了。    我就是想问你,怎么确定的有假的老墨。当时购买那几块老墨,店里好多人都签了字。    我看那些墨块制作的也挺精美,和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墨不一样。”    沈瑜想了想,把自己买的紫玉光墨拿了出来。    他拿着墨对胡云霞说:“你看啊,这传统的墨块有各种形状,最常见的有六棱柱、圆柱和这种长方体。    墨的正反面会有图案或文字。    左右的侧面,有的是光板儿,有的会刻有制作者或者墨庄的名字。    另外,横头----就是墨的顶部这一小块儿面积。通常刻有墨的等级,或者做墨的材料。你看这块紫玉光,横头上刻的就是--五石漆烟。这是形容做墨的材料高档。    这些都是判断老墨的外在条件,关键还在内质。    传统制墨,最早从石墨开始,逐渐演变到唐宋时期的松烟墨。到后来,明清时期油烟墨盛行,漆烟墨也开始出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