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峥嵘岁月  (第3/3页)
送你姐去医院生产,带的银钱又被偷走了。    早产的孩子没保住,给扔了。    你姐因为这个寻死觅活,我想赚钱,却一时半会找不到门路,真是举目无亲。    当时,想死的心事都有。    没成想,遇到了一个熟人,正是当初在矿上给咱爸报信的那个工友。    他叫李耀廷,比我大几岁,也是陪媳妇到医院待产,生他家老二。    我个子矬,干巴瘦小,打小到老就这副模样。    李耀廷端详一阵后就认出了我。    听了我的情况后,就带我和你姐去了小洼农场。    他那个时候已经是农场的管委会主任,就把我安排到农场供销社当会计。    我和你姐当时就住在他家,你姐开始帮着照看李耀廷媳妇和孩子。身体恢复后,在生产队下地挣工分。    过些年后,李耀廷批斗了,还是因为给鬼子打工的事。    农场的公房被没收,我俩就带着李耀廷媳妇和小儿子住到了陈家村。    李耀廷有骨气,没把我在矿上干过的事说出来。    你姐也能在生产队上班继续挣公分,后来我俩有了春燕,耀廷家的又给你姐带孩子。    几年后,李耀廷被放出来,恢复了待遇。    这家伙干事公道正派,八几年的时候当了盘山市的副市长。    他们一家子也去了市里住,他让我也去市里,提拔我当个小头头。    我都50好几了,不想出去了。    结果,那年李耀廷出了事,海上闹风暴潮,李耀廷亲自指挥抢险救援,被浪头拍到水里没捞出来。    那是个好人啊,可惜没那个命。”    说到这里,孙镇远抹了抹眼角。    又举起杯,冲陈树俭说道:“敬李耀廷吧,要不是他,咱爸咱妈,我和你姐,没准都被鬼子给收拾了,他可是咱们家的恩人。”    大家默默举杯,拜了拜,再次把酒撒在脚下。    陈立东把剥好的一只虾爬子放到孙镇远面前,孙镇远拿起来送给了陈树俭。    然后说道:“树俭啊,我主张把中转站设在盘山,是想报答李耀廷和当初照顾我们的老乡们。    李耀廷当副市长的时候就一直念叨修港口、建码头。    哎...”    孙镇远一声叹息后,接着念叨:“我曾经想过,死了要不要回大孙庄埋进祖坟。    不过,家里给父亲顶脚的有我哥呢。    我其实是入赘到你们老陈家,巧的是,我落脚的那个村子叫陈家村。    我一直惦着这片庄户,这些人家。    我这辈子走南闯北,算是见过大世面、大阵仗了。    可我吃这里的米、喝这里的水最多,盘山才是我的根。    等哪天我俩腿一蹬人没了,就把我埋在陈家村就行了。”    说完,举起杯子,把陈淑萍刚到满的一杯酒干掉。    这时的气氛,很伤感、很压抑。    陈立东忽然明白,也许父亲和大姑父这两天是因为这个争过、吵过,才有孙镇远现在这番话。    算一算,孙镇远六十有七,奔七十数了,腿伤还在一直折磨着他。    今天安排身后事,恐怕是有意为之。    陈树俭也举起杯,干掉杯中酒,说道:“咱妈曾经埋在这里,这里说是咱们祖地,也说得过去。    你的事你拿主意,我...我就不给你捣乱了。    小东你...你就努把力,把港口码头建起来,也对得起李耀廷,对得起你大姑父。”    陈立东郑重地站起来,举起杯说道:    “爷爷奶奶在上,李耀廷先生在上,我陈立东立誓:一定把港口码头建起来,对得起陈家村这片水土,对得起先人们战天斗地的豪情。”    说完也干掉了杯中酒。    一阵火流进入肚腹,直达脚底。    这酒,真冲!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