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天下局势,最终抉择  (第2/3页)
    十余息后。    许奕将那写满字迹的宣纸挪至一旁。    随即重新铺纸,再度提笔于那洁白无瑕的宣纸上缓缓书写。    如果说方才书写,私心占据七成的话。    那么此番书写,公心则占据了七成有余。    随着许奕缓缓书写,洁白的宣纸上缓缓浮现四个大字--天下局势。    许奕笔锋微微一顿,于宣纸左侧缓缓划出五大阵营。    其一,当今天子正德皇帝。    其所代表的为现阶段的统治阶层。    俗话言,一朝天子一朝臣。    每一次皇位更替往往都会伴随着诸多不见于明面上的腥风血雨。    有人希望皇位早日更替,自然也有人希望皇位迟些更替。    如此一来,其方能左右盘旋,待价而沽,以图更大的利益。    其二,当今太子许雍。    其所代表的势力简称为太子党。    此势力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未雨绸缪的世家大族。    这部分人为了家族延续,往往会在适当的时机抢先站队。    以此图谋所谓的从龙之功。    如那被许奕拿下的宋国公张永年。    以及此番弹劾的郑国公耳季开。    此二人便可归于此类。    第二类为一些在正德朝始终郁郁不得志的官吏。    此类人最为期盼皇位早日更替。    好以此翻身改命。    这类人虽不起眼,但却分布于朝廷各个官署之内。    因其郁郁不得志,故隐蔽性极强。    且此类人虽很难成事,但却极易坏事。    也正因此,此类人永远不可小觑。    第三类为李光利、上官鹿等外戚。    这类人姻亲繁多,根系自然繁多。    且与许雍有着不可分割之纠葛。    也正因此,这类人往往是许雍最坚实的盟友。    且这类人往往身居高位,足以在必要时刻为许雍提供足够分量的帮助。    正如封王之前的那次大朝会一般,当时身为当朝首辅的上官鹿便亲自下场与许奕做过一场。    此三类人分布于朝堂各个角落,上至首辅、兵马大将军,下至一些五六品官吏。    随着正德帝逐渐年迈,此三类人愈发地壮大。    此消彼长之下,许雍渐渐地便拥有了与其相抗衡的底气。    若无许奕的出现,说不定一两年内,许雍便可完全架空正德帝。    甚至于上演一番‘父慈子孝’的戏码后,令正德帝禅位于他。    而许奕的出现以及其与关中赈灾中的优异表现,无疑使得这一进程被活生生打断。    进而使得许雍诸多努力化为了灰尽。    局势也于一朝之间,重归以往。    其三,许奕自身。    其所代表的势力亦可以被称之为燕王党。    只不过与前两者相比,这所谓的燕王党着实是太弱了。    于朝堂,所谓的燕王党仅仅只拥有两明两暗四席位以及一尚不明朗之人。    两明分别为晋王许镇以及国子监祭酒姚思廉。    两暗分别为户部尚书田易初,刑部左侍郎秦福平。    那最后一位尚不明朗之人则为次辅姚延津。    于京师,所谓的燕王党则更加式微。    仅仅只有一位京兆尹,一位工部郎中,一位刑部员外郎。    以及部分官职更低之人。    若是说的直白点,除张开源、周洪喜、霍成虎外,余者等同于无。    至于关中,以及其他郡县,更是等同于无。    不过好在,那部分势力的作用基本都为暗子。    此类暗子不爆发则已,一爆发同样不容小觑。    如陈仓县令、县尉。    如东来郡燕山山脉内的娄道永以及那五千余孤儿。    如那被分散于各地执行秘密任务的陷阵营士卒。    其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恰当’的时机罢了。    若是将目光放回至燕地。    则可发现,明面上不动声色的燕王党,正于暗中疯狂地积蓄着力量。    如小阴山盐矿,下洛城药玉工坊正源源不断地为其输入着钱财。    如上谷郡第一世家--朱家,正源源不断地为其打造着军备。    如王大营,此时正以辛思玄、屈宝田等原陷阵营的两千士卒为核心,疯狂地为磨砺着新卒,为其于暗中疯狂地积蓄着来自军事上的硬实力。    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