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二章 秦之为政,着眼于天下!  (第2/2页)
只不过偶有意外发生,不得不提前归家执掌商旅车马以谋举家生计。”    “就在这段时间,我跟王兄结识了。”    “......”    程邈说的很详细。    一来是说给秦落衡听,二来未曾不是缅怀当初。    在说到他们当年相约弃官弃商一同游历天下山崖巨石时,也是聊发少年狂,只是事不遂人愿,没多久,程邈便被锒铛下狱了。    而王次仲没有丝毫犹豫便处置了全部商旅事务,携带着多年积累的千余金赶到下邽,倾尽家财想要营救程邈,只不过秦律森严远甚于山东六地,因而王次仲连番奔波,不仅是营救无门,甚至连跟程邈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实现。    那时的程邈同样怀了死志。    甚至给王次仲留下了遗言:“世无邈矣,兄自珍重,天下石崖书尽之日,邈在云端也!”    闻言。    秦落衡倒是有些哭笑不得。    他知道王次仲为何对自己有这么大怨念了,他把程邈的入狱,认为是暴秦所害,而自己为秦吏,自然就是帮凶之一,而见到程邈跟自己这么亲近,因而更是愤懑相加。    程邈真诚的解释着,王次仲依旧冷冷板着脸。    程邈则反复说着,自己的下狱,并非是暴政所害,而是因自己写字引发了断粮饿死人,自己的确除了问题,就该有所承担,世人云,一命偿一命,何况饿死三命?    程邈解释了半天,王次仲脸色才稍缓。    依旧冷着脸道:    “程兄自家已不恨秦政,夫复何言哉?”    “我却是与你已有不同,秦为无道,虎狼残苛,毁弃书道,摧我文明,天道昭彰,安得久长?!”    “何况我本就是秦檄文讨之者!”    “你既已与秦吏交好,那我不妨多说几句。”    “我是从其他地方赶过来的,途中经过了不少郡县,这段时间咸阳发生的事,已是天下皆知,各郡县眼下是人心惶惶,秦政本就不得人心,依我之见,用不了多久,天下就会往复。”    “而秦之暴政也必将为世人唾弃!”    秦落衡道:    “世间哪有容易之事?”    “而且王夫子所言,朝廷又岂会没有预见?”    “眼下六国贵族逃亡,诸子百家也不少匿亡,地方生乱的确已有迹象,但因此说天下将往复,实在缪也。”    “秦律确有不公,但并没那么多。”    “世人怨秦恨秦,大多是受到了士人蛊惑,王夫子为饱学之士,学识才具远在我之上,秦的确下令焚了《诗》、《书》,但形式大于实质,更多的是威慑,并非是真要绝《诗》《书》。”    “这一点,王夫子比我更清楚。”    “我知道王夫子对秦多有不满,甚至一直都是恶语相向,但我其实并不在意,世间诽谤者何曾少过?若是真的只听信于世人言语,天下岂非要一直困于保守?又怎会有大的精进?”    “评价当政者,不当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秦的确用民过甚,但秦在各地做的事,有多少是真错了的?难道地方的水利不该疏通?难道天下就该重陷到分治?难道地方就该山河为泾,互不相通?”    “何其谬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秦这些年的施政,有多少不是以此为准绳?”    “六国贵族、诸子百家,甚至是天下大多士人,有多少不是只动了动嘴皮,在那里高谈阔论,夸夸其谈,甚至是哗众取宠?”wap.    “天下若让你们去治理,那才是会真的大乱!”    “你认为秦法不近人情,只是因为你散尽家财,都没能救下程夫子,而且你还心心念念着那所谓的贵族身份,你对秦法有微词,这其实可以理解。”    “因为你只考虑了自己。”    “而秦法是考虑的天下所有人。”    “若是天下所有人给一点钱财,便能为所欲为,那天下岂非要直接乱了套?违法者可轻易违法枉法凌驾在律法之上,那天下还有公平可言?还有正义可言?还有公道可言?”    “你所谓的怨恨,实为小肚鸡肠。”    “何其短视!何其小气!”    “我前面之所以对你这么礼遇,因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才之人,而且程夫子视你为交心知己,所以我才对你忍耐有加,但我秦落衡并非没有底线。”    “牢骚之言,谁人都有。”    “但一直紧盯着不放,却是有些过了。”    “秦之为政,着眼于天下长久,并非计较一时得失,你又岂会看不出来,之所以这般,不过是心有偏见罢了。”    “终有一天,秦政会得到世人公正的认可!”冥狄z的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