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1章 读书须用意  (第1/2页)
    竟然还有作业?    难不成还真是在教人读书写字?    明公缓缓张大了嘴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既然如此,这些知识自己也能教啊!    那所谓的“文道”区别在哪?    看台下顿时有十几只手唰的一下抬了起来。    明公注意到,那些基本都是前排的孩子,举起的手中,大多都攥着一根蔫吧了的草药,大多数形状都相同,看得出是同一个品种,唯有少数相似但却不同。    “不错,大多数都对了,刘汉,周雯……你们几个下次小眼睛可要放亮些,拿的不是舒银草。”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wap..OrG    姜陵一眼扫去,已经看出有谁错了。    明公怔怔地坐在原地,直到姜陵开始讲课,过了几分钟,他才慢慢看明白刚刚发生了什么。    原来姜陵在课上讲的,竟然不完全是文道,而是医道!    刚刚孩子们寻找的“舒银草”,便是在城内林子里最容易找到的一种草药,拥有活络经脉的作用。    明公震惊了,他在秦国自然也认识太医院的医师。    只是那里面的人,哪位不是对自己的独家医方视若禁脔,就连收的学徒都防范不已,生怕被学走自己就无用了?    哪有像姜陵这般,传授给素不相识的路人的!    于是明公顺其自然地就怀疑其姜陵有所保留。    可听了几分钟之后,明公自己就推翻了自己的猜测,于是更加百思不得其解了。    这位黎公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不知不觉中,姜陵从早上直接讲到了正午,数个时辰过去,口中的知识早就无声无息地从医道转化成了文道。    今天解析的依然是《论语》。    虽然这还是明公第一次听到“孔夫子”的名号,但对方在字里行间中所表现出的大智慧,大气度,已然令他感到深深的折服。    可惜黎公说此人看破红尘后便隐归山林,早已离去人间,否则的话,明公觉得自己定然还要登门拜访一番这位贤人。    当四面八方的街坊邻里中,慢慢地有饭菜的香味飘出来的时候。    姜陵拍了拍手,打断了众人沉浸的心,笑道:“饿了的可以去吃饭了,今天没有作业,劳逸结合。”    孩子们发出欢天喜地的声音,给姜陵鞠了一躬后,便像猴子般各回各家了。    于是在场剩下的,就只有大人了。    明公稍稍正了正身子,思绪从之前的课堂中抽离,自觉收获颇丰,腰脊挺拔,心态在无声无息中发生了转变,对黎公的轻视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了满满的敬意。    他也隐隐意识到,接下来的,才是今天的主题。    果然。    等孩子走光后。    距离明公不远处,当即便有一位青衫男子肃然起身,对着姜陵揖首说道:“在下素闻黎公惊才绝艳,开创历史先河,铸就新道,故而从西楚而来,不知我等可否有幸一听?”    此言一出,场上顿时有不少人露出了吃惊之色。    没想到黎公之名,竟然已经传扬到了西楚,连那边都有人为了“文道”远道而来。    明公被这一句话点醒,顿时注意到。    空地之上,其中不乏有与自己一样,衣着风格与周围燕国人截然不同的异国人。    而这些人的气质,往往会比燕国本地人要更加出众。    毕竟是为了“文道”,敢翻山越岭,不远万里而来的人。    能够下定这份决心的,自然不会是寻常人物。    姜陵虚按一下,示意让其坐下,然后一开口,便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你们可知春秋大陆为何文字诞生了数千年,却始终没有人发掘出其中的奥妙,反而先诞生了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仙道’?”    一开始,场面是死寂的。    无数人面面相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