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9章 一波三折,棒梗下乡  (第1/2页)
    何大清稳住了傻柱,房子的事暂时告一段落。    秦淮茹凑足了两千块钱,人家张区长也答应不再追究棒梗的责任。    只是学校那边没得商量。    一纸开除通知书,直接递到了秦淮茹手上。    棒梗的求学生涯,正式宣告结束。    但棒梗却很高兴。    他早就不想上学了,当初还是何大清非逼着他去的。    成天吃吃喝喝,小日子不要太舒坦。    然而,这样的舒坦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打破了。    这天一大早。    四合院来了两位街道办的干部,直接去了何大清家。    何大清看清来人,赶忙放下碗筷,打招呼:“王主任,这一大早,您怎么来了?”    王主任道:“我来是通知一声,秦淮茹,如今国家号召知青下乡,你儿子棒梗被选上了,过几天就要走了,你们准备一下吧!”    “什么?棒梗要下乡?”    秦淮茹大吃一惊,吓得碗筷直接掉在地上。    王主任看了秦淮茹一眼,语气不满的说道:“秦淮茹,这可是一件光荣的事,你怎么好像很不开心的样子?”    “王主任,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棒梗怎么可能会被选上?”何大清问道。    “这事不会有错,棒梗现在没上学,也没有工作,年龄也达到了,秦淮茹家有三个孩子,就应该有人去下乡支援农村建设。”    知青下乡是一个大潮流。    早在建国初期,国家就号召城市青年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去,到了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更是达到了巅峰。    这样既能解决城市紧张的就业问题,也能更好的建设农村。    一开始,下乡是自愿参加,大多数人觉悟都很高。    但到了特殊时期,很多城市青年辍学,甚至学校听课,工厂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所以下乡就变成了一项任务。    除了独生子女可以不用下乡。    其他家庭只要有兄弟姐妹,并且没有正式工作的,一般都会被街道办强制送去当知青,早些年阎解放就因为没工作,才去当了知青,至今也没回来。    乡下有苦多,秦淮茹是知道的。    “王主任,我家棒梗身体有残疾,你们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他真的不适合下乡。”    王主任深深地看了秦淮茹一眼,道:“棒梗这种情况,其实可去,可不去,但你们得罪人了,上面有人指名道姓要让棒梗去下乡劳动,所以你们还是做好准备吧!”    我们得罪人了?    秦淮茹脸色大变:“谁?难道是赵学成?”    听到这话,王主任狠狠地瞪了秦淮茹一眼,严厉警告道:“秦淮茹,你别乱说话,人家赵厂长可不是那样的人,至于得罪了谁,那就要问问你家棒梗干的好事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此话一出,秦淮茹几人恍然大悟。    张区长!    一定是他。    棒梗在学校把他儿子打了,虽然表面上和解了,但人家压根就没打算轻易放过棒梗。    “王主任,这事难道就没缓了吗?”何大清一脸沉重的问道。    “基本没缓,上面虽然有人发话,但你家棒梗的情况确实符合政策,除非你们能在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