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1 刘经理的建议  (第1/2页)
    郑淑叶即使手握强大的理由,依然不想孤军奋战。    辩论起来,至少得二比二吧!    她先去找了小姨,声情并茂地向小姨描绘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把小姨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末后带着一脸的热泪,问她在公社当民政股长的男人:“要是有人朝我开枪,你会扑在我身上保护我吗?”    民政股长奇怪地问:“为什么会有人朝你开枪?”    明显情商低了。    标准答案只要斩钉截铁一个字就够了,会!    你只要有丝毫犹豫——    立即得到一顿暴打。    然后行赳赳气昂昂地陪着外甥女,去做自己姐姐和姐夫的工作去了。    出乎意料的是,郑主任和刘经理并没有表现出过多惊讶。    因为夫妻俩早已经听到了关于自己女儿和小梁搞上了的风言风语。    对于那个小梁嘛,夫妻俩印象都不错。    去年开着130从拖拉机后面赶上来,把受伤的郑主任从寒风之中接到温暖的驾驶室里,全家人都很有触动。    后来接触过几次,印象越来越好。    但印象好的人多了去了,对保尔柯察金印象更好,也不能招过来当女婿吧!    小梁是农村户口,家里条件很一般,而且从小爹就死了,还是个继父,家庭情况比较复杂。    跟她们郑家完全门不当户不对。    身份差距太大了。    据夫妻俩观察,女儿确实有搞对象的迹象了。    越发注意仪表。    而且时不时发呆。    偶尔还会傻笑一下。    三口人晚上闲聊的时候,聊到木器厂的话题,只要出现小梁的字眼,女儿必定两眼放光,满脸的春风荡漾。    这还用问吗,实锤了。    可是夫妻俩并没有贸然跟女儿谈话。    说到底两口子对自家的女儿还是比较放心的。    女儿稳重,理性。    哪个男子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现在的状态,只是青春少女的一种正常表现。    等到让她真正面对现实生活当中的柴米油盐,面对男方那种简陋的家庭条件,相信她会回复理性。    女儿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如果让她去农村居住,跟那样情况复杂的一个大家庭掺和到一起,她做不到。    所以,多情就多情,怀春就怀春,一时冲动是经不起现实生活的碰撞的。    两口子也不怕自己的女儿会偷偷摸摸跟小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她不是那样的孩子。    现在女儿拉着她小姨来当说客。    首先发表意见的小姨跟外甥女是一样的观点。    人啊,这辈子遇上一个可以为自己生,可以为自己死的人,不容易。    可遇不可求。    没等感动姐夫和姐姐的,先把她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不得不说,这个“可遇不可求”的理由确实足够强大。    郑主任和刘经理也大受感动。    但人家是干部,总是理性大于感性。    感动之余,还是理性占上风,还是现实生活更加需要面对。    为之生死这样的事,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去理解。    就像经常拿来做思想教育的“红薯饭南瓜汤,小米加步枪”,要的只是那种精神,而不是让你去追求那种生活。    真正追求的生活,一日三餐,最好还是要有鱼有肉。    这些就是郑主任跟小姨子和女儿表达的观点。    听得小姨子和女儿的心一点点往下沉。    不过到了最后,郑主任和刘经理都很民主地表示,现在是新社会了,父母再不能给儿女包办婚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