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163节  (第2/2页)
远征跟许问看见一个,不过假装没看见。    若非不得已,谁会来坟地拿一个灯笼?    给孩子留点自尊。    许问突然想起一件事问路远征,“那你爸爸的坟在哪?”    这个爸爸指路远征的亲爹。    “在魏庄公社。”    “你不去给他送灯笼吗?”    路远征摇摇头,“现在还不行。”    不是指今天,而是指现有政策。    说完又补了一句,“不能光明正大去,但是早晨我去给这几个小的买灯笼事,路过顺便给他挂了。”    魏庄除了有他爸爸还有他爷爷奶奶。    许问点点头,突然想起一件事,“路远征!”    “嗯?”    “你跑到你丈母娘家,拿空烟盒糊弄我哥跟我妈,说我不给你钱花。但是,我看见你掏钱不是我给的那些。还有,今早出门前我给你把衣服泡进大盆里的时候,掏过口袋。我给你那二十块还在口袋里,湿了我就放在桌上没拿。所以你身上的钱,买灯笼这些都哪来的?”    路远征摸摸鼻尖,小声道:“这事咱回家再聊。”    不等许问开口,他又补一句,“当着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面,总得给我留点面子吧?”    许问张了张嘴又闭上,点头,“行,那咱们回家吧!”    路远征:“……”    回家后,冬生打着灯笼出去跟村里的小朋友玩耍。    这一天,村里即使没有路灯也会特别亮。    因为月中,正是月亮最圆最亮的几天。    也因为生产队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挂灯笼,还有小孩子们提着灯笼满街跑。    他们成群结队,一帮一帮的,走到哪,哪就一片亮。    平时生产队里,总是一过晚饭时间差不多就得上炕睡觉,唯独大年十和正月十四晚上不会。    这一天大人孩子都能可劲儿熬。    家里也不会为了省煤油,早早灭灯。    尤其是正月十四,不光费煤油还得费蜡烛。    当然蜡烛也会限量供应,一般一个孩子一晚上就能点一支蜡烛的灯笼。    一支蜡烛也能烧好久了。    冬生去玩之后,家里只剩路远征跟许问。    路远征鼓捣炉子。    他们白天待在许家,但是每个几个小时路远征都会回来弄一下炉子添点炭再焖上,以防炉子灭了房间冷。    许问倒了热水灌进输液用的玻璃瓶里密封好,赛到被窝里暖被窝。    她一口气灌了四个玻璃瓶。    弄完后她盘腿坐在床上,问路远征:“现在到家了,可以说了吧?”    路远征刚想张嘴,许问又笑眯眯地补了一句,“撒谎的话,你就去隔壁屋睡。”    四合院地方大着呢!    路远征看着炉火变旺,勾上炉子盖,在一边的脸盆里洗了把手,擦干,这才苦笑着开口:“都是战友,都是兄弟,何必呢?”    “谁跟你战友兄弟?”许问不吃他这一套,伸手食指点了点他,禁止他靠近,“你别跟我来这一套!不说清楚你也别靠近我。”    她也不是真生气,路远征不是那么没数的人,他身上留钱自然有他的用途。    就是想收拾他,谁让他跑到许家去告她黑状了?    无事生非!    明明兜里揣两盒烟还非得拿个空烟盒在那演戏。    路远征见许问非要算账,拿了把马札,坐在炉子跟前,老实交代:“我们多发一个月的津贴。”    传说中的十个月工资?许问挑了下眉,没吭声,在心里盘算了下路远征过年期间的开支,摇头:“不对!”    自打离岛,从他手里出去的钱可不止一个月的津贴。    路远征以为她不信,强调:“真的!另外,还有家属来队补贴,休假的路补。”    他休假来回的火车票队里是给报销的。    他的全报,家属的报一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