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章 老朱:嗯,懂事  (第2/2页)
武十三年三月八日。    “会议地点:东宫书房。”    “参会人员:太子,少詹事常升,试科举主考道衍,大明报社社长兼钟离,报社副社长许浊。”    “会议记录:钟离。”    “会议主题:成立一个专门为朝廷发声的咽喉,同时为正在进行的试科举保驾的机构——大明报社。”    “今日召集诸位的目的,就是为了操办这间报社。”    “在有人发言时,请在坐列位都保持安静,等上一人发言完毕之后,再行举手发言。”    “它的形式,类于朝廷分发各地的邸报,但面相的群体不同,邸报是给官员看的,而报社将要发行的报纸,面对的群体则是老百姓和读书人。”    “本官知道寻常老百姓看不懂邸报。”    “其实也不需要他们懂。”    “只要遍布大江南北,以说书为生的那群下九流能够读懂,这报纸上的内容,便能或早或晚的传到千家万户的耳中。”    “以上部分,可有疑问?”    道衍是个老江湖,阅历又深,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报纸的职能,以及其中蕴含的能量。    结合参会人员中,常升对他的介绍。    这老小子瞬间就明白常升想要让他做什么了。    朱标举起了手。    他倒不是听不懂。    一来是照顾一下在后面奋笔疾书,边记边写,满头细汗的钟离,二来他也确实好奇这有别于朝会后奏书,却极富秩序性和易理解的开会模式。    “设立有司,如案牍司之例,少詹事向孤报备即可,何故专门召开此会?”    “回殿下。”    “设立案牍司,乃从成制中整合优化。”    “精简机构,发挥成效,且不影响朝廷运转。”    “故以殿下职能,当可自决。”    “而大明报社与案牍司不同,是为从无到有。如今虽挂名东宫之下,游离六部之外,然其职能规划涉猎朝廷喉舌,且要为太子殿下如今主持的试科举之制保驾护航,迟早要纳入朝廷节制。”    “遂必须划分职务,职责。”    “一旦出了纰漏,不能牵扯到太子殿下的头上。”    “故臣作为主导,以白话文书写会议记录,清晰传达会议各人发言及精要,合众人计长,向陛下阐述设立有司的必要和职权官属的划分,以作请示,是臣作为臣子的本分。”    “不仅能让陛下更加直观的了解臣下所求,作出批复。”    “也能从各人的发言中,辨明人才。”    说着。    常升还所有所意的瞥了一眼道衍。    见道衍微微颔首,常升才继续到:“同理,这种会议记录的方式,也适用于朝廷向下下达政令政务。”    “会议的方式,能更加直观的阐述政令的用意。”    “白话文的记录,能避免有人恶意解读,曲解政令。”    “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开会讨论和会议记录的方式,更能让朝廷官员直观的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弊病,集思广益,力图解决。”    “但为防有人假托会议之名施行懒政,如例会的频率,紧急召开的条件,值得到会上议论的政务的标准等等。”    “都需陛下御笔圣裁。”摆烂候的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