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20 章 难自立  (第1/2页)
    最后一日,程丹若只义诊半天,下午日头太毒,改而在禅房抄经。    既然是祖母的冥寿,又来了佛寺,总得意思意思,抄点经文供上,也算是她一片心意。    程丹若调整好心态,权作练字,慢慢打发了一个下午。    傍晚时分,柏木趁郝妈妈外出提饭,悄悄塞给白芷三十两银子,说是诊金。但被白芷拒收了:“我家姑娘说过,此来是义诊,不收诊金。”    柏木道:“程大夫劳苦多日,若是分文不收,如何过意得去?”    白芷虽然不够聪慧,却足够听话,坚决不肯收下。    柏木无法,只好回去复命。    谢玄英并未强求。    次日一早,他们用过早饭便启程返回。临行前,谢玄英将算好的修堤物料整理妥当,交给梦觉大师,并捐了一百五十两银子。    柏木替自家公子道明关窍:“一百两是修堤所费,五十两是程大夫在寺中点长明灯的花费。”    梦觉大师:“噢?”    “程大夫不肯收诊金。”柏木解释。    梦觉大师拨动佛珠,微笑:“知道了。”    而后,于告别之际,意味深长地对晏鸿之说:“你收的弟子,倒颇有‘纯真’之风。”    他这里的纯真,指的当然是纯真学派。    晏鸿之不解其意,只当他赞美自己的学生,喜滋滋应下了。    谢玄英也未曾察觉异常。从小到大,他赞誉不断,听得耳朵起茧子,礼节性地施礼辞别。    马车轱辘走远,消失在天边。    天色渐亮,午间时分,陈家的马车来了。    当然,比起谢玄英准备的云头青缦马车,作为庶民的程丹若,只能坐黑油皂缦的平头马车。    赶车的也不是马,是骡。    好在程丹若和白芷的体重都不大,郝妈妈又病着不作妖,速度不算太慢,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天黑前回到了松江府。    松快几日,又要进鸟笼子了。    程丹若打起精神,第一件事就是去萱草堂拜见陈老太太。    果不其然,一走多日,陈老太太已经有些不高兴,不冷不热地问:“回来了?”    “请老太太安。”她福身下蹲,结结实实行满请安礼。    陈老太太面色淡淡:“起来吧。”    程丹若起身,十分明显地打量了一下她的脸色,而后松口气,面上露出喜色:“看到老太太气色颇佳,我也放心了。这几日在外头,没了您的看顾,我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    马屁拍得有点虚伪,可谁也不会戳穿她。    陈老太太缓和了神色。    程丹若赶紧奉上一串佛珠:“这是我请托寺中高僧开光诵经的菩提珠,祝佑老太太百病全消,延年益寿。”    少有老人不迷信,更罕有老人不爱活得长的。    陈老太太转怒为喜,枯瘦的手拍了拍她的手背,欣慰道:“有心了。”    “丹娘能做的也就这些了。”程丹若垂首,不好意思道,“还盼您别嫌弃。”    “你心里惦记着我这个老太婆,就够了。”陈老太太似有所指。    程丹若霎时噤声,心里却很无奈。    其实,陈老太太生病前,婆媳两人的关系并不算差。    陈老太太寡妇带大两个儿子,性情刚毅,在后宅说一不二,黄夫人出身良好,贤惠孝顺,无子时主动替丈夫纳妾,打理后宅也井井有条,无可指摘。    然而,陈老太太中风后,一切都变了。    重病本就折磨人,当人日复一日瘫倒在床上,身体不能动弹,饭要人喂,尿要人把,对于心理是极大的考验。有许多病人本来通情达理,病后也会变得古怪牛性,常常折磨家人。    搁在现代,子女还能请护工找保姆,但在古代,丫鬟仆婢再多,当婆婆的要磋磨儿媳,谁能反对?    这是“孝”。    只要陈老太太点名要儿媳妇侍疾,黄夫人就得一天到晚待在这里,替婆婆喂药擦身倒尿壶。    本来尚过得去的婆媳关系,在短短半年内迅速恶化。    那段时间,程丹若也被折磨得不轻,睡眠不足,焦虑抑郁,头发大把大把掉,逼得她孤注一掷,直接中西结合莽了过去。    运气不错,陈老太太居然慢慢恢复了。她也因此得到老太太的欢心,连陈老爷都夸赞过她几次,算是在陈家立住了跟脚。    然而,婆媳间的仇却结下了。    黄夫人恨老太太作践人,老太太恨儿媳处处违逆,结越结越深,已经到拿孙子的婚事斗法的地步了。    程丹若一点都不想介入其中。    一个是实权领导,一个是名义上的大领导,谁都得罪不起。    她装傻,使出浑身解数,将老太太哄得暂时忘了这事,然后伺候她睡下,这才前往正院向黄夫人请安。    说实话,点已经过了,黄夫人已经用罢晚饭,卸妆洗漱呢。    听了丫鬟的通报,她也懒得重新梳妆,随口打发:“同她说我知道了,叫她好生休息,明儿再来吧。”    丫鬟原样转述。    程丹若没说什么,在屋外行礼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