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双相辞呈 (第2/2页)
他的记事参军是裴青松和张亮,而以前的记室参军萧琎出任梁郡太守,掌管中原最重要的一个郡,杨元庆点了点头,见张亮的位子空着,便问道:张参军呢 张参军去兵部取文书了,马上就回来。 杨元庆点点头,走进了房间,裴青松跟了进来,他神情有点紧张,yu言又止,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有什么事吗 裴青庆指了指屋内案头,殿下,案上有两本文书,比较重要,殿下先看一看吧 他行一礼,退下去了,杨元庆走到桌前坐下,见桌前并排放着两本奏疏,他随手拾起一本,一下子怔住了,这竟然是杨师道的辞职信,他又打开另一本,脸sè顿时变了,这竟然是崔君素的辞职信。 杨元庆昨天听杜如晦说了杨师道有辞职之意,他本想今天和他谈一谈,却没有想到崔君素也要辞职,崔君素跟随他多年,是杨元庆仅次于杜如晦的心腹,他也要辞职,顿时让杨元庆有些着急了。 他打开崔君素的辞职奏疏,开篇便写道:县令贪赃,罪大恶极,当以国法治之,若法不足以惩其恶,则可严峻刑法,而不可法外惩之;一县小恶,以殿下一国之尊,杀之并无不妥,然若不杀,却可留芳于青史,令后世子孙自jg;殿下乃开国之主,当思万世基业,一言一行,皆为世子孙效仿,殿下遵法度,则子孙不敢违,殿下率xg不羁,则子孙十倍以效之,事无大小,望殿下深思。 杨元庆叹了口气,又翻开杨师道的奏疏,君有君权,相有相权,君王度大事,相国处细微,君王掌天下,相国问百官,一县为恶,当有太守问之,有御史查之,有刑部抓之,有大理审之,有相国判之罪,后上呈君王,可杀可贬,君王自处,此乃朝廷运转之常理。。。。。 杨元庆合上奏疏,背着手慢慢走到窗前,凝视着远空一朵朵漂浮的白云,崔君素和杨师道的劝说如两记jg钟,重重在杨元庆心中敲响。 针对同一件小事,崔君素度,杨师道说分权,事情虽小,却影响重大。 他杨元庆今天擅杀县令,那百年后,他的子孙就会效仿他杀太守,甚至杀相国,国家法度虚空,则权贵无以束缚,这是国家败亡之根。 杨元庆当然也很清楚隋朝败亡之根,说到底是杨广ducái所致,权力没有了束缚,就会变得疯狂,这一点他深为了解。 所以他才会致力于君相分权,以相权制衡君权,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他所创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崔君素和杨师道这两个忠直之臣,他决不能失去。 这时,裴青松在门外禀报,殿下,苏相国求见。 来得正好,杨元庆也正打算找他,便点点头,命他进来。 门开了,苏威走了进来,躬身长施一礼,老臣参见楚王殿下。 苏阁老免礼,请坐 谢楚王殿下。 苏威坐了下来,杨元庆又命茶童上茶,苏威端起茶杯,这才笑道:听说殿下在高丽干了一票好买卖,令人兴奋啊 杨元庆呵呵一笑,相国说话着实有趣,什么叫干一票好买卖,莫非我们做的是无本买卖 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这时苏威看见了桌上的两本奏疏,脸上笑容消失了,沉吟片刻,他叹息一声道:一桩小事却引来紫微阁惊涛骇浪,竟然有四位相国要辞职,让人措手不及,更令人深为叹息。 这其实是两件事,我没说错吧杨元庆显得很平静,淡淡说道。 确实是两件事,一件是杨师道和崔君素为殿下擅杀县令而愤怒,另一件事是卢豫和崔弘元对殿下要追查义仓粮而不满,一事为公,让人敬佩,而另一事却为私,令人不齿。 苏威老jiān巨猾,他抓住了这次四相辞职的机会,狠狠踩卢崔两人,他恨不得直接把这两人罢相。 杨元庆之所以想找苏威,就是想让苏威帮他想一个对付卢崔两人的办法,卢崔二人敢用辞职来威胁自己,杨元庆极为不满,但杨元庆也知道,他此时还须借名门世家来维持河北的稳定。 他沉思片刻,便道:此时河北刚定,对河北官场还不能进行大规模清洗,但若听之任之,又会让河北官场的利益纠葛更加根深蒂固,不知苏阁老有没有好的建议,既不用伤筋动骨,又可以梳理河北官场 。。。。。。。高月的天下枭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