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 送别夏树  (第2/2页)
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在考完之后,夏树就与之说过,他大伯已经获得册封,将去上任魏云县县令一职。    而夏树考中童生,便可跟在其身边,说是挂着“师爷”的名头,实则是其大伯亲身教导,对于他以后去参加秀考,有着极大的帮助。    而对于赠礼,夏树却婉拒了。    分别之际,颜道豪欲言又止,最后两人目送夏树坐上马车。    “颜兄,你刚才有话想对他说?”    徐小岳向学堂走去,两人正好顺道。    “也没什么。”    颜道豪摇了摇头,犹豫少许后,轻叹一声,道:“云县……有些不太平。”    “嗯?”    徐小岳一愣,有些不解。    “我从父亲口中听到过一些关于魏云县的消息,听说,最近几年里,魏云县已经换了五位县令了。”    颜道豪面色微沉,说道。    “哦?你可知是为何?”    徐小岳有些诧异,像他们所在的魏沙县,自从颜县令到来后,已经担任了十年县令。    在大魏国中,像魏沙县这种小地方,一方县令只要没有太大的过错,哪怕如同颜县令一般平庸,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鲜少更换。    像颜道豪所说的,短短几年的时间,换了五位县令,这的确不同寻常。    “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不过,听我父亲说,魏云县与我们这不同。”    颜道豪摇了摇头,说道:“魏云江你可听说过?”    “自然,杨运半圣游历至大魏国时,第一首诗文便是在魏云江边所作。”    徐小岳点头道。    “徐兄……圣人事迹,可是郡都秀考的内容,你都如此熟悉了?”    听到这话,颜道豪一愣,忍不住感慨道。    “略有所知罢了。”    徐小岳谦虚的说道。    其实,那些关于圣人事迹的书籍,他几乎都看完了。    “魏云江自魏沙县中流过,可以说,漕运乃是魏云县经济的命脉。”    颜道豪继续说道:“而漕运带来的利润,想必徐兄也有所耳闻,为了防止有人贪污,魏云县除了县令外,还有一位知州。”    听到这话,徐小岳眉头一皱。    “知州乃是郡都文院所设,并无朝廷官印,但是,他主管漕运,在魏云县中的地位,比县令要高一级。”    颜道豪轻叹一声,道:“我听父亲说,在郡都时见过那位知州一面,他说此人不好结交。”    “难怪会换了这么多任县令。”    徐小岳面色微凝。    看来,文院的能量要远超他的想象,郡都文院所设的知州,在当地居然比县令的权利还高,这简直就是在挑衅朝廷的威严。    从这也不难看出,文院上方的左相,恐怕只能用权势滔天来形容。    “但愿夏兄的大伯能与那位知州好好共处吧。”    颜道豪摇了摇头,叹道。    两人交谈间,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岔路,徐小岳要前往学堂,而颜道豪则是要回家接待客人,在他考中童生后,每日前来拜访的宾客不断,甚至还有不少郡都的人物,他可做不到徐小岳这般洒脱。    两人道别后,徐小岳赶往学堂。    “徐案首来了!”    “徐案首才休息一日,就来学堂听课了?”    学堂前,几个学子认出了徐小岳,顿时主动上前打招呼,听到这个名字,更多人蜂拥而来,想要一睹双甲案首的风采。    徐小岳笑着回礼,对于送学子来学堂的大户邀请,他一一婉拒。    好不容易进了学堂,徐小岳直奔后院,学堂的护卫也深知他被两位夫子看重,没有阻拦。    刚踏入后院,却见到杨林夫子坐在一间房门前。    房门紧闭,门口还摆着一张床铺,而此时,他就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杨夫子?”    徐小岳试探性的叫道。    杨林转身看去,见到徐小岳时,顿时大喜:“快,你快将施平老贼叫出来!”    “施夫子出什么事了?”    徐小岳问道。    “这老贼取走了你的考卷,不肯借我,已经一天多没有出门了!”    提起此事,杨林就一肚子憋屈,走到门前,抬脚就踹:“老贼,小岳来了,还不速速开门!”    “……”    徐小岳一愣,终于知道杨林为何将床铺都搬出来了,堵在施平门前,看这般模样,是生怕施平卷着首稿跑路了?    “休想骗我!”    “你打得什么主意我还不知道?就想等老夫出门后,来做行窃的苟且之事!”    施平颇为警惕,声音都显得有些虚弱。    若不是因为他是八品儒生境,一天不吃不喝,早就饿晕了。    见状,徐小岳嘴角微抽。    这两位夫子……    真是一个比一个狠,一个说堵门就堵门,床都搬过来了,一个说不不出门就不出门,饿死也不出来!小糊涂虾的第一文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