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国士  (第1/2页)
    说到臧洪此人,也许很多人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事迹。    如果说到酸枣会盟,可能就会有不少熟悉历史之人知晓,却也不会太过清楚。    甚至于,很多只读过演义的人,也不见得知道酸枣会盟。    然而,假如说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相信只要稍微了解三国之人,都会非常清楚。    历史上的确有诸侯讨董,却并非十八路诸侯。    在很多人印象中,诸侯讨董由曹操发起,最后推举袁绍为盟主,孙坚在其间战功赫赫,故此这三人功劳最大。    不过酸枣会盟真正的发起者,却有多少人知道?    很明显,前世痴迷于那段历史的云长,对此就知之甚祥。    中平六年,董卓弑帝,社稷危急。    身为广陵郡功曹的臧洪就向太守张超进言,让张超联系兄弟张邈起义军,杀贼勤王,为天下唱义。    广陵太守张超采纳了臧洪建议,二人当即前往陈留面见张邈,与其议事。    期间,张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委政臧洪,洪者何如人?”    张超答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    张超直接说臧洪才学在自己数倍之上,称其为海内奇士,由此也可以看出张超对臧洪的看重。    张邈因此对臧洪甚奇之,遂遣臧洪先后出使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两人也对臧洪非常亲善。    自此,臧洪终于为酸枣会盟打下基础。    而那个时候,曹操也在陈留招募义军,正是处于陈留太守张邈治下。    张邈少时以侠义闻名,接济贫困,助人为乐,倾家荡产,使得豪杰争相依附,也与曹操、袁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曹操刺董失败后,没回到沛国谯县反而逃往陈留,正是因为有张邈这个至交好友担任陈留太守。    却说诸侯在酸枣设立坛场、准备盟约的时候,全部相互辞让,没有人敢先上坛致辞。    一方面,这些诸侯的确是相互谦让,却也未尝没有推卸责任、不愿当出头鸟的缘故。    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天子诏令擅自起兵,可是与造反无异,就算天子不怪罪也会被董卓恨之入骨。    日后稍有差池,今日登坛之人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后来,诸侯皆因会盟首倡者与串联着乃是臧洪,且几位诸侯都对臧洪非常亲善,纷纷推举臧洪登坛。    臧洪毫不推辞,遂升坛操槃歃血而盟,又痛斥董卓祸害朝堂、百姓,而后盟誓诸侯共讨董贼。    臧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哪怕是军中士卒,也莫不心情激荡。    可以说,酸枣会盟完全是在臧洪的牵头、串联下才能成功。    如果说,主导酸枣会盟只能说明臧洪在政治上的才能,那么后来与袁绍决裂死守东武阳,也可以看出此人的统帅、忠义与魅力。    却说讨伐董卓以后,臧洪被张超派为使者前往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却因为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无法通过,不得已滞留在袁绍那里。    袁绍非常器重臧洪,恰逢青州刺史焦和病卒,就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    当时青州黄巾军非常活跃,连年战乱致使‘州遂萧条,悉为丘墟’,可是经过臧洪短短两年的治理,青州就改头换面。    就连骄傲的袁绍,都只能‘叹其能’。    青州被治理好成为袁绍坚实后方以后,袁绍就准备谋夺兖州,当即任命臧洪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兴平二年,曹操出兵攻打张超,张超危在旦夕,对部下说:“唯恃臧洪,当来救吾。”    当时袁绍、曹操二人关系十分亲密,甚至就连曹操官职都是袁绍任命,再加上臧洪名受到袁绍重用,众人都以为臧洪一定不会自毁前程而远来赴难。    张超却是斩钉截铁的说道:“子源,天下义士也,绝非忘本之人。只可能被袁绍掣肘,来不及救援我罢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臧洪听说旧主张超被围,当即光着脚大声嚎哭。    臧洪点齐所部兵马准备前去救援,还向袁绍请求援军。    袁绍自然不肯,为了稳住臧洪反而口头答应,实际上却是整整拖了三个月,以致雍丘被曹操攻破,张超一家灭族。    得到这个消息的臧洪悲痛欲绝,对于袁绍更是充满怨恨,当即宣布与袁绍脱离关系。    袁绍大怒,亲率大军攻打东武阳,将这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袁绍猛攻东武阳,持续一年之久都未能攻破这座城池,一直到东武阳粮草消耗殆尽。    臧洪见东武阳粮尽,知道死期将至,就对部下说道:“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让洪救故主,陷我于不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