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 是示好,也是博弈  (第2/2页)
停止谈话。    她看着赫连珏的脸,轻声说道,“他是刺史,山民开荒、登记户籍等事宜,本就该是他的职责。”    是职责!    可也是一份极大的功绩。    朝廷考核官员,可不计算gdp。    而是看某位地方官在任期间,增加了多少人口,开垦了多少荒地。    有了人、有了地,才能收来赋税,才能有更多的人去服徭役。    岭南情况特殊,山多,寨子更多。    这些僚人、俚人的部落,基本上都是“黑户”。    他们不下山,不入朝廷的户籍。    哪怕占了地,也不缴纳赋税。    现在,通过黎部与乌渊女王的恩怨,赫连珏收服了黎部。    黎部新任首领黎宝珠,已经答应了赫连珏的条件:不下山,却要登记入册,并缴纳田税!    除了黎部,还有十几个部落,也都跟赫连珏达成了协议。    一旦这些部落全都入了越州的户籍,那就给越州直接增加了上万户的百姓。    朝廷对于州郡的划分,大多都是根据人口来的——    治下有三万户,就是上州。    有两万户百姓,则属于中州。    不足两万户的,便是下州。    原本的越州,就是个户籍只有一万三千户的下州。    赫连珏这一弄,直接让越州成了中州。    若是再努把力,兴许还能变成上州!    也就是赫连珏不是刺史,否则,他只要把增加人口的数量报上去,那就是妥妥的大功。    待到朝廷“大考”(朝廷对官员大规模的考核)的时候,定能评个“上等”。    有了上等的考评,就是晋升的砝码。    可惜,赫连珏不是刺史,他一个被朝廷忌惮的藩王,非但不能邀功,还要隐瞒这些事。    龙椅上坐着的那位,已经够忌惮他了。    如果知道他连那些蛮夷都成功教化,让他们成了天朝的顺民,肯定会更加防备。    赫连珏知道分寸,也就没有把这件事上报。    反正,那几个部落已经把人口都登记完毕,他的越王府里,有着明确且详细的资料。    至于那些田税,拥有盐场、糖铺、西北马场以及黑吃黑的赫连珏,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但,再不在意,也不能轻易拱手让给别人吧。    “太过便宜他了!”    赫连珏心里不太乐意,可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谢元,赫连珏不会拒绝。    如果撇开他与周文成的个人恩怨,周文成本人却是个好官。    让他来当越州刺史,也是最合适的。    至于这份“大礼”,理智地想一想,竟也十分恰当。    “越州还是大周朝的越州,而本王也是朝廷的藩王。”    “让越州重新归到刺史的治下,确实应当。”    赫连珏有兵权,却没有治理地方的能臣。    而军人管理地方,是大忌。    政务与军务,还是要明确分离。    越州,确实需要一个刺史。    为了越州的长治久安,他们不但要把周文成推上去,还要让他坐稳这个位子。    毕竟圣人一开始并不想选周文成。    周文成这个刺史,不过是权宜之计、无奈之选。    赫连珏要让周文成当得名副其实、底气十足,让京中的皇帝都无法轻易罢黜!一个豆包的流放王妃靠种田造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