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乾清宫内  (第3/4页)
从怀中取出两张对叠的白纸,递上之后,恭敬回道:“陛下,奏本只是记述了案审结果。和奏本同时上陈来的尚有堂审案卷一份,经内臣确认,于实际相符……”    “案卷!?”    朱佑樘默念了一声,拿起了案卷,再次看了起来。    稍顷,朱祐樘放下案卷,问道:“属实……那么,也就是说,却是寿宁侯开审之始就提出认下罪责?前后对话,一应过程,皆是不差?”    “是的,皆是不差,且当时寿宁侯的神情很真,而白尚书的心情稍有些不美!”    箫敬如实回答,不论立场如何,这些实面上的东西,无需言辞混淆,当时不少人在呢。    “呵呵!真吗?”    朱佑樘下意识的笑了笑,只是笑过之后却又觉得似乎有些不妥,瞬间就收敛了笑容。    略一思忖,他吩咐道:“李广,去前面瞧瞧,内阁今日哪位阁老当值,请来见朕。唔,看三位阁老是否都在,若有不在的,派人去他们府上传话,让他们一并过来。”    “奴婢遵旨!”    李广赶忙应下,脚步轻快的出的殿去。    吩咐下去后,朱佑樘未再理会身边的箫敬,自顾自再次批起了奏章。    时间缓缓过去,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李广回来了。    进的殿内,通报道:“皇爷,内阁三位阁老已到,正在殿外候着。”    “传!”    “陛下有旨,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入殿见驾!”    过不多时,三位内阁大臣稍分先后,走进殿中,一齐出现在朱祐樘面前。    “臣,刘健!”    “李东阳!”    “谢迁!”    “参见陛下!”    三人依照礼仪,拱手一揖拜下。    “三位先生,免礼!来人,赐座。”    “谢,陛下!”    才是一拜,朱佑樘已摆手出言免了礼仪,且让内侍搬来了三张矮凳。    在大明朝,尚未有后世的三跪九叩一说,臣下见君要行的叩拜之礼,通常是五拜三叩,就是先拱手,再下拜,最后才跪下三叩首。    且此种也只是在礼祀和常朝等正式场合出现,皇帝私下对待臣下时,特别是朝廷重臣时基本免了叩拜的见礼。    朱佑樘被人称作仁君、圣君,在私下召见时,自然更是如此。何况,这三位重臣,内阁阁老,说起来还是朱佑樘在东宫时的老师,朱佑樘更是给他们一份礼敬。    三人再次谢恩,虚坐下去,侧身面向御座。    见礼过后,朱佑樘开门见山道:“这么晚了,把三位阁老召来,是因今日三司会审之事。唔,就是寿宁侯和建昌伯之事。虽非是急事,但涉及国戚之三司案,当从快处置,以安朝廷。箫敬,先把奏本、案卷传于三位阁老看看。”    陛下传下话,箫敬赶忙拿起奏本、案卷走到三位大臣身边。递过了本子,他的人也没离开,就站在三人身边,随时等着代陛下传达三位阁老的请问。    他是司礼监秉笔,如今的司礼监可没有正统年间那般的权势。当今登基之后,更是收回了批红的权力,司礼监如今也只起到上传下达,勉强沟通内外的作用。    作为内廷里的三朝老人,虽未有太过荣宠,但也履任要职,可见,箫敬是个聪明人。盖因为,他时刻能看的清楚,也很能把握住差事的重点。即便是执掌司礼监多年的掌印太监王岳,也多是倚重。    殿内短暂的安静了下来。    朱佑樘也是静静坐在龙座之上,暂时放下了批阅,端起了茶碗品起了香茗。人还显得稍有些呆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时间未过太久,三位阁老一一传递皆是看完了奏本,卷案。    实是记录委实不多,以他们每日里看奏本奏章锻炼出的能力,看完奏本加上案记那薄薄的两张,花的时间也非常少。    就这个时间,还包含了动脑子思索前后的时间。    “三位阁老看完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朱佑樘放下了茶碗,问道:“既已看过,那三位阁老觉得此案该如何审结?都说说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