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章 我想我应该知道答案  (第1/2页)
    光看选项,他就有些眼花缭乱了。    习惯了短平快的模式,这次联赛的第一题就让他有些不适应。    这时,经验丰富、底子扎实的好处显现出来了。    题目长就得找关键信息,直接然后忽略题干的废话,化繁为简。    那么,这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陆时羡在试卷上快速圈上基因表达四个大字。    陆时羡脑中很快浮现出关于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点。    基因表达过程:基因转录形成mrna→mrna翻译形成蛋白质→蛋白质参与代谢。    于是组学排列顺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虽然陆时羡心里知道,但对于此题而言,如果有人不知道组学为何物,无法确定基因组学的位置,并不影响这题的答案为b。    可如果你连基因表达这个最基本知识点都掌握不够熟练,无论什么技巧经验都是放屁。    所以这就是选择题。    这就是生竞。    在设置障碍门的同时,又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联赛的试题比起预赛,果然是升了许多档次。    就连陆时羡做着做着也有些吃力。    倒不是做不到题目,脑中没有头绪。    而是题量太多,在两个小时内做完120道有些难度的题目,其中还包括有审题,作答和涂答题卡的时间。    所以很难完完全全的一次性做下来,中间不卡一下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过程实际上对人的精神与体力的一个双重考验。    陆时羡选择挑题做,刷完直接看就能选出答案的送分题,陆时羡反过头来做那些需要计算的题目。    十一点半,距离考试结束大概还有半个小时,陆时羡最后还有6道题目拿不定主意。    全部是多项选择题,有些题目真的很容易玩一些文字游戏,哪怕你清楚知识点,可总有一个或者两个选项有些模糊不清。    这样的题目还不在少数,陆时羡觉得如果自己语文不好的话,那存疑的题目就远不止这六道了。    按照以往的情况判断,总分一百五十分的理论题,考一百二十分可以进省一。    如果要进省队的话,如果实验发挥正常的话,可能要一百三十分打底才算保险。    但对于生物联赛而言,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最终排名的依据是加权t值。    哪怕你总分比别人高,那最后依然有被逆转的可能性。    此时,已经有参赛者陆续交卷了。    陆时羡也不慌,在草稿纸上写下这六题的备用答案,开始检查起答题卡填涂情况,看有没有漏涂,错涂的情况。    最后二十分钟,经过谨慎的考虑,陆时羡找到了其中一道多选的漏洞,将其答案改正。    最后十分钟,陆时羡选择了体面,选择将答题卡上的备用答案填涂上去。    事已至此,陆时羡也就不挣扎什么了。    将刚刚苦苦思索的几道题从心里放下,根据做题的感觉而言,他感觉这次应该比较稳了吧。    想着回去之后,再把那几道题提到的内容再看一遍,陆时羡找到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