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京春 第92节  (第2/2页)
悲如斯,愿以身饲喂恶兽,便要慷慨到底,令他餍足才好。    她又怎能知晓,此刻的泪水于事无济,却能诱他更为兴奋地对她逞凶。    奔驰的马车一如离弦箭矢奔星,穿梭在旁人无法窥探的境地里。    有人在暗里一步步堕落。    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好时节    正月二十七, 返京的长公主决定入宫,亲自去会一会故人。    这日天气极好,是上京冬日少有的晴好天, 日华自沉沉蒙蒙的天色中穿云破雾,迸出万丈辉煌。    长公主并未惊动旁人, 只轻车简从自府中出发, 却在行过护国寺时,遇见了一早便候在丹凤门下的辛盈袖。    她同辛盈袖已近两月未见。    所有的荒唐动乱都起于那个风雪砭骨的除夕夜。    听闻这两月间,大理寺少卿崔恪挺身相护如今已然仙逝的谢后,却因后脑正正撞在石基上而不幸昏迷,几乎就是半死之人。    可终究有妙手回春的辛医正为妻, 崔恪这一遭有惊无险, 已于数日前清醒。    清醒的第一日,辛盈袖便叫他亲笔签下了和离书。    她如今无拘无束, 复归自由身, 却仍是辛医正。    长公主唤住马仆,亲自下车相迎。    短短两月, 再次四目相对, 竟恍如隔世。    她细细端详辛盈袖, 见她衣裳简素如昔, 一头青丝仅以一枚素钗挽起, 比之向前的跳脱,如今的辛医正周身平添许多稳重。    风动衣衫,袖袂轻扬, 好似稍稍被吹皱的一陂静湖。    如今想来, 她那段时日的神思恍惚, 是一早便知崔恪同谢韫有旧。    “袖袖, ”长公主握上她的手。    还好,是温热的。    “你怎在此?可是有话要同本宫说。”    辛盈袖梨涡深深,愈有静水秋湖之美。    或许也只有至柔的水方能抚平投入水面一切的伤害,转瞬便重归平静。    “殿下,臣的确是在此地等你。”    她接着说出了令元承晚稍有讶异的第二句话:    “您是要去见谢娘娘,是么?”    元承晚不知为何,竟无端红了眼眶。    她抬手将拂至辛盈袖琼鼻处的一缕碎发顺回耳后,轻轻颔首:“袖袖,的确如此,我欲要……”    辛盈袖看出了长公主美目中盈满的歉疚,轻轻摇了头:    “殿下,臣无事。臣候在此处,只是想劳你带一句话给谢娘娘。”    她垂眸片刻,复又笑开:“你就说,她的命是我花费数月,独自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方才救回来的。”    “所以,”辛盈袖又现出些从前灵动顽皮的神态,“让她好好活下去。”    两个女子的手紧紧握在一处,她们分明是懂彼此的。    犹记七夕时,她们三人一道登花楼,拜明月,彼时情挚,亦未能料想到如今日一般的局面。    只是这个世道,她们身为女子,曾在一同拥抱取暖,若当真论来,究竟是谁的罪过更大呢?    辛盈袖就此飒然而去。    女子的背影依旧纤柔,可脚下迈出的每一步却又是有力的。    长公主自身后眺去,依稀记得仲夏时节的某一日,辛盈袖顶着毒辣的日头候在宫门外,而后亲手为她递上两张方子,那时的她也曾如此刻一般,遥遥目送着辛盈袖的背影远去。    不改的柔弱,不改的坚定,不改的赤诚。    明月阁的确有冷面玄甲的兵士层层把守,皇帝亲自将妹妹送至阁门,而后背身静候。    容她二人有一刻的交流。    谢韫产子两月,从前雪白的面色竟在这一日日的囚.禁中渐渐红润起来。    她是戴罪之身,甚至是世人眼中的已死之人。    长公主见到她时,谢韫正端直地跪坐在书案前,手上字随笔动,正在抄写着什么。    她簪发尽解,粗衣素裳,只一根布帛系住发尾,周身气质清冷。    在这幽幽宫阁中仿佛是故纸堆中生出的魂灵,已一个人静默了等候了千百年。    听得来人蛩音,专心伏案的谢韫一瞬紧张,却在下一瞬意识到,这般轻柔的步调,并不是惯来习武的皇帝能有的。    “拜见晋阳长公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