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01 音轨重叠 (第1/2页)
“……哈哈,丢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反正他也不是唯一一个。” “这次记者可真是丢人丢大发了,一个个准备看好戏,结果却没有想到,自己才是丢人现眼的一场大戏。” “我深深觉得,导演是一个好人。” “什么?” “你疯了吧?” “你脑子进水了吧?” “等等,等等,我是认真的,你们想想,如果导演出现在现场的话,看着我们被震撼到五体投地的模样,丢脸的就是我们了,导演就是照顾我们的面子,所以才缺席放映的,你看,导演是不是好人?” “……” “……” “我觉得你很不对劲,但我没有证据。” 哈哈。 哈哈哈! 集体哄笑,热闹不断。 电影宫大厅里,三五成群地聚集着大量人群,尽管电影已经散场,但观众们依旧没有立刻离开电影宫。 放眼望去,依依不舍的身影和热火朝天的讨论构成另外一副景象,即使在电影节也不太常见的景象;但细细深想,却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专属电影节的一道风景线,一切都是属于电影的,同时也是属于观众的。 江士奇,也不例外,他知道电影已经散场,但离开的脚步总是忍不住放慢一点,再放慢一点。 也许,他们应该通过社交网络向全世界宣布自己的观影感受,在不剧透的情况下,传达第一波口碑,这才是网络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那些羡慕嫉妒的眼神、那些苦苦等待的目光,全部能转化为流量。 他们知道,他们全部都知道。 但是,此时此刻,脑海里讨论的冲动,却压制住了分享的快感,他们需要剧透需要交流需要思想碰撞—— “天文馆那场戏,简直了,那调度那镜头那构图简直出神入化。” “确实,美到令人心碎!而且那想象力,哇……我已经词穷了。” “不不不,开场!开场的一镜到底才是真正厉害,可以直接封神了,好吗?” “对!对对对!开场!” “就是就是,开场的调度确实碉堡,导演到底是怎么完成构想的?观看的时候,我全身鸡皮疙瘩都在尖叫。” “等等,那个一镜到底,不会就是当初电影在兰川开机的那场戏吧?” “估计就是吧……” “哇!导演真是艺高人胆大,居然敢用这场戏来开机,信心十足呀!他就是神,我直接跪下了。” 口沫横飞! 争前恐后! 话语与话语完全交织在一起,音轨重叠,难以分辨到底谁是谁,一句接着一句,观点和想法持续不断地往外抛,碰撞出朵朵火花。 但在这里,谁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那股热忱与疯狂才是唯一重要的,他们真的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到如此感情了—— 对于记者来说,对于观众来说,观看电影也会陷入倦怠期也会遭遇瓶颈期,热情源泉也会枯竭干涸,所以,隔三差五,他们还是需要找到这样的契机,重新唤醒电影的热情,提醒自己最初喜欢电影的理由。….很多时候,专业人士们就已经丧失了这种热情,因为观影正在成为一项工作,同时,庞大的观影数量也让他们的评判标准不断提升,普通的电影已经很难绪,重新找回那种纯粹的喜悦也越来越困难。 某种意义来说,电影节,就是这样的存在,一个加油站,一个充电站,一个狂欢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