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 第21节  (第3/3页)
未看错她。    果真是他的昭昭,日月昭昭的昭昭。    聪慧,慈悲。    一去长安三万里,前途未卜,幸得有她为伴。    张九龄顺势俯身过去,亲着她,低声呢喃:“那昭昭可曾心动呢?”    第二十五章    心动吗?    此般“君子如珩”的少年郎,谭昭昭当然会心动。    又因着他的年轻,在偏僻的韶州府,前途尚未起步。    一旦投入了长安,待看过了万千繁华,他可还会对她心动?    谭昭昭笑,幸好她亦如此。    张九龄不依不饶追问,谭昭昭干脆主动迎上前,他的话一下被堵了回去。    凉爽的秋日黄昏,有夕阳透过车窗缝隙投进来,狭小的车厢内,蒙上了层暖暖的金色。    张九龄平缓了呼吸,望着眼前的景致,将谭昭昭搂得更紧了些:“昭昭.....”    谭昭昭惊喜地道:“呀,好似变成了金子做的车,要是真的就好了啊!”    张九龄:“......”    满腔的情绪,瞬间消失得无影踪。    张九龄无奈笑了,越笑越觉着畅快。    谭昭昭喜欢金钱,但她不吝啬,给张小娘子与戚宜芬都买了头面。    除此之外,谭昭昭还给卢氏与小卢氏各买了一只镯子,一对耳坠。张弘愈身子初愈,路过药铺时,谭昭昭拿出钱来,进去买了一包极为珍贵的铁皮石斛进补。    周到而妥帖,并不因着戚宜芬的举动,对她们母女有任何的怨怼。    无论胸襟或气度,皆堪比君子。    能与她在一起,真是有趣而难得。    回到家天色已晚,张九龄与谭昭昭带着礼品,去了正院。    卢氏见到张九龄,既喜悦又埋怨,将他唤上前,仔细端详,一迭声道:“如何这般晚才归家,路上车马难行,要是马车翻滚当如何办才好。去长安时,切莫夜里赶路,可曾听到了?”    “瞧这金镯子的做工,我儿的眼光,真正是好!”    张九龄道:“阿娘,这是九娘拿嫁妆钱买来孝顺给阿娘的。给阿耶的铁皮石斛,大娘子小卢姨母七娘,所有人的礼,都是由昭昭出钱。我只是陪着走了一遭罢了。”    卢氏看了一眼旁边端坐着的谭昭昭,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张弘愈不在,卢氏拨动着药包里的石斛,道:“九娘有心了。虽说是你的嫁妆,我不当管,端看你今日的大手笔,我就要多说几句了。出门万般难,又是去到长安那富裕之地,再多的钱,也经不起大手大脚。唉,没能有个长辈照看,我如何能放心?”    谭昭昭不禁瞄向张九龄,见他的眼神微冷,忙道:“阿家教训得是,以后我让大郎管着钱财,一切都由大郎做主。”    卢氏这才勉强道:“当是大郎管着,你莫要擅自做主,只管伺候好大郎的起居饮食。大郎喜洁,天冷也不忘沐浴,你莫要贪图便宜省事,大郎歇息不好,若是生了病......哎哟,我这心呐,总是放不下。”    卢氏捂住了胸口,难过得眼眶都红了。    小卢氏忙着劝说:“大郎向来懂事,惯常出门,定会平安无事,一举高中。”    卢氏紧紧皱眉,道:“叫我如何能不担心,大郎去的不是广州府,那可是长安,离家千万里。要是有点事,我远在韶州府,等知晓也来不及了。不行!我得陪着前去!”    谭昭昭心中一咯噔,不过,她垂下眼帘,没有做声。    这件事她不能参与,得看张九龄如何抉择了。    张九龄不紧不慢地道:“阿娘,我就留在韶州府,一辈子陪伴在阿娘身边,不去考功名了。”    卢氏怔住,急道:“你如何能不去,那可关系着你的大好前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