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脑海带着一扇门 第448节  (第1/2页)
    赵三喜见周小川只是点头,便着急的问道:“你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出三成的油?”    周小川闻言点了点头。一脸肯定的说道:“只要是这种品质的,我能保证出三成的油。”    花生根据品质、品种、产地各种因素,出油率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三成已经是最少的出油率。    当然了,前提不能是那种瘪的花生,那种瘪的就算是后世工业方法,能不能榨的出来都是另外一说。    自己在空间里做的这么多次的花生油了。这点还是能保证的。    空间里的花生可是有五六成的出油率。    赵三喜闻言脸上一喜,赶忙说道:“我去找三大,你给我等着。”    说完,便对着旁边发愣的有根说道:“你看好了。我现在就去。”    有根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直点头,“哦,你去吧!”    不过等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对方已经跑远了。    周小川看着这个场景无语了一下。    至于吗?    有根一脸古怪的看着周小川。    周小川还是小看了这年代人们对于粮食的渴望了。    先不提能多出来三分之一的油。    光600斤的豆饼,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因为里面的残渣还剩下很多的蛋白质。    也就比鸡蛋差一些。    这可是比平时吃的玉米还要高级的存在。    差不多两个人的口粮了啊。    有根在旁边抽着旱烟,一脸羡慕的说道:“还是你们知青有文化啊。懂的真多。”    周小川闻言笑了笑,刚想说这有什么难的。    不过随后反应过来了。    这里不是后世,没有听过信息轰炸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方法。    就像做豆腐这么简单的事情,在这年代都属于高端了。    这就是时代落后和信息闭塞的坏处。    虽然现在榨油都归为公家了。    但是里面的技术,也就是经验,老师傅可不会轻易告诉你。    这年头有经验的老师傅,一般年龄都比较大。这琢磨了一辈子的经验都告诉你了,他还吃啥?    难道去地里挣工分?    那么大年纪了,能挣几个工分。    不过这个情况也就只能出现在农村。    大城市已经有专门的榨油厂了,虽然技术不是很成熟,但是不是农村这边可以比的。    过了一会其他几个知青都回来了。    手里买了一些东西,不过基本上都是鞋垫、鞋子之类的。    鞋垫这东西便宜的很。    因为这里很多人都会做。    几个人在这里待了一会,也有人过来询问黄豆、花生的换法。    有人用豆腐票换了点黄豆或者花生。    也有点人用粮票来换一些鸡蛋。    都是以物易物,没人有拿钱来买粮食,拿钱也不卖。    能花钱买的,要么是像柳条筐、鞋垫这类手工,或者是牛这种大件。    第439章 买牛吃肉    几人在那里叽叽喳喳的,聊着碰到的趣事。    过一会赵三喜一脸沮丧的回来。    有根见状便着急的问道:“三喜,怎么样啊?”    三喜闻言便说道:“三大不信,说不可能的事情。害我白高兴一场。”    说完,看向了周小川。    看到三喜的目光,周小川笑了笑。    不信他也正常,这年头能把火候掌握的,都是老师傅,或者家传的手艺。    就是算是家传的手艺也要经过磨炼,慢慢才能达到老师傅的水平。    自己空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