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  (第2/2页)
样,九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况叶所在的一小队,空闲的土地全部被整理了一番,准备好种植下一波作物。    最开始种植的那一波红薯,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这算是第一波收获的秋粮,不少队员都想参与,想第一时间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    但这一波红薯不算多,不需要那么多劳力,小队长陈繁荣安排多余的劳力去播种秋种的作物。    况叶和简修文、刘康民,正处于二十出头的年纪,三人也算是队上的劳壮力,倒是被安排去收红薯,不过是运送红薯归仓的那一批人。    肩挑着沉甸甸的箩筐,况叶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看着前边洋溢着收获喜悦的队员,也不自觉的露出笑脸。    今年的干旱造成其他的秋粮基本绝收,但在收获红薯这一刻,队员们还是挺高兴的。    红薯作为主食,虽然有着不小的缺点,但它的产量却是远远超过其他作物的。    哪怕是经历过干旱,九大队收获的这一波红薯有所减产,但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    而且这一波还有一个新品种,就是况叶当初给县农业局的蜜薯,如今的安琼蜜薯一号。    其产量远远超过另外几个品种,而且其耐旱性也非常的好。    今年九大队种植的这一波蜜薯,成活率有八成,不过因为当初的红薯种有限,种植的面积并不大。    因为是新品种,在收获的第一时间,队里就记录了一下蜜薯的产量。    平均的亩产在两千五百斤左右。    这样的产量,惊到了九大队的所有的队员。    要知道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其他品种的红薯也很难达到这个亩产。    而今年前期那么干,又因为干旱期间缺少管理,再加上后面的两个多月雨水也不算多,这蜜薯竟然还能有两千多斤的产量!    这说明种子站的工作人员当初说的最高亩产五千多斤,应该是真的。    一时间,知道蜜薯产量的队员们,心底都雀跃起来。    这蜜薯明年一定要多种!    这几乎是所有队员的心声。    有了这个蜜薯,遇到荒年的时候,就能够有更多坚持下去的底气。    “这蜜薯大部分要来留种,进窑窖之前还得在筛选一下。”    况叶挑着箩筐,抵达存放的红薯的窑窖时,被人拦了一下,让他先不要把红薯挑进窑窖。    对此况叶也表示理解,毕竟留作薯种的红薯,得保存到明年三四月,要是有坏的红薯混进去,窑窖中的红薯就容易腐烂。    队员让他直接把装有红薯箩筐留下,他们这边有人进行筛选,旁边还有空出来的箩筐,可以继续回去装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