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07节  (第1/2页)
    曹髦只是在屯田制上进行了一些变动,利用庙堂的这些大量公田,就可以安置这些羌胡来进行耕作,愿意耕作就易姓换俗,不愿意耕作就当肥料。    曹髦几乎是照搬孝文帝的改革,唯独望姓这个没有抄。    他不想弄出一大堆的胡人门阀出来。    历史上的北魏汉化组效仿汉人的望姓,以拓跋改姓元,为第一等大族,然后依次往下,硬生生打造出了鲜卑版望族。    而在曹髦这里,大家一律平等。    就是单论改姓这件事,也远没有众人所想的那么简单。    曹髦当即派人召见能臣。    几个重量级的散骑此刻出现在了曹髦的身边。    其中就包括了阮籍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学者。    曹髦身边的散骑包括很多类型,内臣里有人擅长军事,有人擅长内政,有人擅长学问。    这次曹髦显然是要与众人商谈学术上的问题。    当众人到齐之后。    曹髦方才开了口,“历时多年,雍凉并等多地的羌胡都得到了安置,有官员询问易风之事,最重要的便是这姓氏。”    曹髦清了清嗓子,“朕听闻,当今天下诸胡,在离开中原之前,都曾是华夏血脉,这是真的吗?”    听到这句话,几个学者差点要起身骂人了。    这特么是哪个大傻子给皇帝说的?我们才是正朔啊,蛮夷安敢称什么正统遗民?    任郎的司马炎笑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    曹髦一一打量着他们,就在此刻,向来低调的阮籍却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开口说道:    “陛下说的对,确实如此。”    “臣听闻,那匈奴,本身就是夏之后,确实是我华夏血脉无疑。”    听到这句话,几个还想要反驳的学者们,欲言又止,司马炎更是惊疑不定的看着他。    毕竟阮籍也不是胡说八道,这资料来自史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曹髦顿时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原来如此!那岂不是应该要让他们恢复自己的祖姓,知道自己的出身?”    第133章 朕见过    这就是曹髦的想法。    借鉴孝文,取代孝文,超越孝文。    孝文帝的汉化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实际上,还是可以更进一步的,就例如从祖源的问题上来解决。    这么做当然也有风险,就这么一句匈奴夏之后,若是被官方承认,其实就能给与匈奴一种入主中原的法理,但是吧,这东西又是最不值钱的,谁的军队强大,谁就能入主中原,哪怕是个乞丐出身,哪怕是渔猎之野民,也不妨碍他当皇帝。    何况,就以如今的局势来看,曹髦便是明日暴毙也轮不到别人入主中原。    首先证明当下各地的羌胡与中原百姓们的关系,研究他们历史上的成分,然后大家认祖归宗,诸民合一    这甚至都不能说是杜撰,都经得起各种考证。    曹髦又问起了羌。    阮籍当即再次开口,“羌,乃是商之遗民!”    周围几个学者的嘴唇再次颤抖了起来。    阮籍却是有理有据,“昔有成汤,自彼氐羌,羌本来就是成汤时的方国,成汤由诸多方国所构成,难道羌就不是商之遗民了吗?”    曹髦又问起了鲜卑。    这个就有点难度了,如匈奴,氐,羌这样的还能找到考证,但是鲜卑嘛。    可阮籍已经大概知道了曹髦的想法,他认真的说道:“鲜卑出自东胡,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商时即存”    曹髦又连着询问了几個胡,阮籍对答如流。    曹髦惊讶的说道:“按照阮公的说法,各地百姓,难道不都是华夏正朔嘛?”    “如此不该区分族类,该认祖归宗,如匈奴,除却那些两汉刘姓后人外,其余可以恢复其先祖之姓,如夏,姒,淳等”    曹髦看向了阮籍,“不只是如此,还应当著书来记述这些事情,相应的恢复他们的姓氏,等到更换姓名,改变风俗,攻读经典之后,就可以不再进行区别了。”    曹髦如今所想的,便是只留下一个民族,也就是华夏民族,以中原地区的魏人为主体,以四周的百姓作延伸,不分彼此    当然,如今只是第一步而已,想要完成这件事,不知要耗费多长时日,但是,曹髦愿意去做。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了。    或许往后塞外还会出现柔然,出现新的势力,但是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