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2章  (第1/2页)
    言明拍了拍手上的本子,“微臣都记下了。”    太皇太后神色微敛,严肃道:“今日之事,你但且都记下,来日若有人跟你求证,你实话实说便可。    皇帝的起居注,虽不能对外公开,但是今日之事,并不涉及皇帝私隐,更因事关重大,故而哀家特赦,必要之时,可以公开。    孟相,伊相,你们俩给做个见证。”    两位相爷连连道是。    言明也抱拳道:“微臣知晓了。”    大荣朝,打从太祖皇帝开始,所有的起居郎,就都姓言。    也正因为家族五代都是起居郎,故而言氏一族不管在民间,还是在朝堂上,都享有刚正不阿,正直敢言的声誉。    在特别是在‘敢写’、‘真写’方面,连御史台的实力,都硬不过言氏一族。    在大荣朝,也没有任何一个朝官,会质疑言氏之证言。    因为他们一旦质疑言氏的真实性,那就等同于质疑大荣朝所有先帝的一生。    这谁敢啊?    当然,言氏对自己的族训,也看得相当之重。    他们一直秉承着,只记真相,绝不妄断的原则,矜矜业业地书写着大荣朝历代君王的一生。    太皇太后刚才问的言昌,其实就是死于皇帝之手。    就因为他不愿篡改和省略皇帝毒杀太子的事,所以皇帝才动手杀了他。    言昌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皇帝身边的汤公公,暂代了起居郎一职。    直到皇帝内风瘫痪之后,太皇太后又以汤公公伺候皇帝太忙,没空记录皇帝起居为由,招了言明进宫,记录皇帝起居。    言明此人,太皇太后已经看中他很久了。    当初她是为了太子留意的这个人。    可惜太子是用不上了,以后留给季崇宁用,倒是正好。    想到太子,老太太心里突然又不得劲儿了起来。    正好这里的事儿也办妥了。    于是她朝闵尚宫招招手,“哀家心里突然不舒服。”    “老奴扶您回去休息吧。”闵尚宫扶住了太皇太后的手,“一会儿再让姚太医来给您瞧瞧。”    可太皇太后却道:“啊不,回去干嘛?走,陪哀家找皇帝晦气去。”    康王伸手,“皇祖母您........”    “干嘛?!”太皇太后转头,凶巴巴地问道。    “不,不是,孙儿是想问.......齐王世子怎么办?”康王觉得自己跟老太太待一起时间久了,脑子都变好使了。    太皇太后怒道:“怎么什么事儿都问哀家!?自己看着办!只要别又给弄得臭烘烘的就行。”    说完,老太太就迈着铿锵的步伐走了。    完成了记录使命的言明,也赶紧跟着太皇太后跑了。    留在书院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