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29章  (第1/2页)
    ........好的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闵尚宫实在是也辩驳不出半分来了。    第518章 由头    太皇太后出马,事情自然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次日,皇帝拿到太上皇手写信件的时候,还捎带嘴问了句,“太上皇如今倒是能写字了?”    来送信的汤公公轻咳了两声,轻声嘟囔道:“何止能写字啊,差点儿都被太皇太后给骂得站起来了。”    哈!    皇帝才想问问,太皇太后到底骂了什么,能把太上皇给气得鼓起来.......    可思虑再三,他也没问出口。    他要保持太皇太后在自己心目中高贵的形象,所以还是最好不要知道那些,不必知道的细节。    又过半月,皇帝宣布,君澜的册封礼,将在下月,于东宫举行。    鉴于这事儿本就逾规,再加上新帝登基,就蹬鼻子上脸,天天嚷嚷着立新求变。    原就不怎么服气的朝中老臣们,就抓着这件事儿,跟皇帝吵吵了起来。    好在,皇帝也不是没有帮手。    孟相自然不用多说,他本就是站新帝这一波的。    不需要皇帝开口,孟相就很自觉地在朝堂上‘咬’人。    至于尹相,那是在皇帝登基之后,就告老还乡了。    而他那些个在朝为官的儿子,也因为办事儿出了各种小岔子,被贬的被贬,被削职的削职。    见这阵仗,尹府上下近三四百人,拉拉杂杂一大堆的近亲远戚,干脆都跟着尹相回了尹氏一族的老家。    尹氏一族,沉浮百年,果然很是懂得暂避锋芒,韬光养晦的道理。    其实这就已经是尹府最好的结局了。    要不是皇帝不想过度追求齐宁二王造反的事儿,尹相全家老小,怕是都要做他的陪葬。    和尹相一起告老还乡的,还有吏部卢尚书。    卢尚书家底蕴没有尹府深厚,所以尚书大人左思右想,还是让自家两个儿子干脆辞了官。    辞官之后,卢尚书准备回老家府城开个书院。    与其战战兢兢在朝中郁郁不得志,还不如直接培养下一代,等着新皇嗝屁~~~    老卢家都觉得卢尚书的打算,很有点道理。    至于说卢尚书的位置空了出来,谁来顶替呢.......    这就被张慎之莫名捡到了荷包,居然还真让他成了吏部尚书了。    张慎之此人,虽然为人一般,才干普通,家里虽说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但是现在能叫得上名号的,也只剩了张慎之一人。    新帝初掌朝政,最难的就是驾驭朝中的老狐狸们。    像张慎之这样,政治才干虽略显平庸,但却是实打实的探花郎,家里有点根基,但根基却不那么深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