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8节  (第1/2页)
    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循声望向,那一袭素色,一直沉默站着的少年郎身上。    卫瑾瑜也抬眸看向皇帝,一字字,清晰道:“陛下,她在为臣的母亲鸣冤。”    皇帝似乎疑是听错。    卫悯直接暴怒喝道:“你放肆!”    卫瑾瑜岂会理会。    云动,风起。    少年郎长立于青天之下,重复道:“陛下,她在为臣母鸣冤。”    终于有反应过来的官员道:“简直荒唐!他一个罪妇,有何资格置喙长公主之死,这简直荒唐!”    “她当然有资格。”    卫瑾瑜碎玉般冰冷的眸落在那官员脸上。    “登闻鼓,乃我皇外祖父所建。”    “登闻鼓下第一抹血,便是我父亲卫晏的血。”    “今日,谁有资格阻止她,在登闻鼓下,为我母亲鸣冤?”    说完,卫瑾瑜无视众人目光,直接转身,一步步往高楼下走出,走到宫门正中央,吴氏身旁,仰头看着脸色煞白的皇帝,高声道:“臣请陛下,为臣母雪冤,诛杀凶手,让臣母亡魂,终有昭雪之日。”    第175章 看侯王(三)    四下死寂无声。    不少人都用看疯子一般的眼神看向卫瑾瑜。    只因此言太过震撼。    谁不知道明睿长公主是因为驸马卫晏之死,抑郁成疾,才在宫中病逝。    而昔时惊才绝艳的卫氏三郎卫晏则是因为在登闻鼓下为叛国罪臣陆允安陈情,才被皇帝亲口下令杖毙。    卫晏自此成了被剔除卫氏族谱的罪臣。    明睿长公主是先帝最爱重的帝女,亦是先帝亲封的监国长公主卫晏之罪自然没有祸及整个公主府但因为卫晏之死牵涉到十年前那桩轰动朝野的旧案,对于长公主之死,朝野上下包括皇帝本人都讳莫如深。    毕竟提及长公主,就很难绕过卫晏这个人。    卫晏出身优渥,二十四岁入主凤阁为大学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放眼整个上京世家大族都无有能与之匹敌者。    如果没有十年前的事卫氏有卫晏,必将比今日更加如日中天卫氏荣耀至少还能延续三代不衰。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一朝遽变,英才陨落。    虽然那桩旧案已经过去十年虽然西京十三城即将被一个逆臣收复在望可并不代表那桩旧案不存在更不代表割地求荣、让十三城百姓被敌虏践踏长达十年的陆允安及为陆允安陈情的卫晏无罪。    当年明睿长公主下嫁卫氏虽然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    但以卫晏出身和才华完全匹配得上这样一位长公主。    婚后二人相敬如宾,鹣鲽情深堪称神仙眷侣。    当时世家与寒门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因为这桩婚事,双方短暂握手言和。时任凤阁首辅的陆允安也在长公主与卫晏的鼎力支持下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对于带头闹事的世家,卫氏甚至主动出面调解安抚。    谁也没有料到,在这场持续了数年的改革即将步入正轨之时,西京会发生那样的遽变。    昔日信任的凤阁宰辅成了叛国罪人,深爱的丈夫又受罪臣牵连,以惨烈之姿死于宫门前,明睿长公主会忧思过度,抑郁而终,实在是在常理之中。    何况卫晏死后,宫中不止一次传出长公主伤心欲绝,茶饭不思,拒绝太医诊治的消息,连皇帝和太后上门探视,都被拒之殿外。    之后没几日,长公主便病逝于宫中。    天盛帝哀痛欲绝,为长姐举办了隆重的丧仪,甚至不顾君王之尊,长跪灵堂,亲自为长姐守灵。    太后惊闻消息,更是直接昏厥在地,醒来后伏在长公主棺椁之上,痛哭不已,后经几位老臣苦苦相劝,才勉强接受事实。    天下皆知,今上羸弱,全靠长姐扶持才坐稳帝位。    明睿长公主虽是女子之身,对于新朝的贡献,无人可以磨灭,故而凤阁至今仍以“凤”字命名。    一宰辅、一凤阁大学士和一监国长公主的接连离开,一度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