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6节  (第1/2页)
    不就是让写学语文的意义吗,那他就说为什么要学,学到哪里了,学了又有什么用。    确定了这三点之后,文章水到渠成。    先确定大面,从大面收缩到小面,不失为一种方法。    “规乎其善,而即以勉乎其至。”    “赴乎所至,而必不移于所止。”    “而使建中作则者,无偏倚之休。”    “而一道同风者,有会归之极。”4    规范到达极致,可以变成最好最善。    到最后也不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要建立公正并且以身作则,不能偏私偏袒。    大家都是同道中人,都受天子的教化,会有相同的目标。    这些彰显德行,爱护百姓的行为,就是大人之学,若都能做到,那大学就学好了。    明德,亲民,至善。    最终回归大学之道最初的意思。    此篇写完,纪元长舒口气。    这一题算是府试里最不好把握的题目,更是他最薄弱的地方。    好在郭夫子突击训练时文很有效果。    写完之后再看时间,竟然还算充足,纪元再誊抄一遍,第四场考试结束。    府试第三日,第五场考试。    果然考《孝经》。    之前说过,孝经看似在讲孝,其实是在讲忠君。    出题人竟然稍微点透其中意思。    直接考的是忠君的题目,后面又扯了孝字。    怎么看,这出题人的想法都非同寻常。    他的题目多跟民有关,多跟君子的德行有关。    涉及到忠君,竟然寥寥数语,颇具讽刺意味。    孝经题目写完。    终于到纪元最头疼的地方了。    试帖诗。    今年的试帖诗,就是以孝经为题。    写出五言八句即可。    纪元在府试的时候,就不太会写这些,勉强凑上韵脚即可。    也是如今取士不重诗赋,只重文章。    不然纪元县试都难过。    当然,县学夫子们,多半以为纪元随便写写,在他们心中纪元的诗句很有天分。    否则以前的大作怎么来的。    故而县试过后,并未帮他恶补试帖诗,反而找了郭夫子让他再精炼文章。    所以对其他人来说简单的试帖诗,到纪元这,已经在揪头发了。    好在他脑子里的诗句多,想起被后世重新找回来的一首诗,放在这应该正合适。    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及身。    一朝千度打,有罪更须嗔。5    欲得儿孙兴,以德立正心。    怜子不丈夫,包庇祸无穷。    前面尚且还好,头一句还有考题中,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感觉。    就是上位者要以身作则,君主跟百姓的关系,是要君主先照顾百姓。    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及身。说的也是这个自己,想要孩子孝顺,那自己就要管教。    但越写到后面,就已经完全是打油诗。    写完之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