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1171节 (第1/2页)
“果然瞒不过陛下。”颜季明道:“但我与她是清白的,我也是这么大的人了,有家有室有知己,不敢招惹她,之所以帮她,是出于以往的义气。” 薛白道:“我信。” “真的。”颜季明道:“史思明父子死时,她还在太原当俘虏。朝廷念在她并未参与叛乱,且曾答应招安史思明的份上便赦免了她,但她日子不好过,总被当成叛贼,便打算往北去投奔回纥的移地健,与大唐对着干。” “她怎知移地健会接纳她?” “史思明覆灭后,有一部分史氏族人部将就往北逃了,先是逃到奚人部落,后来回纥内乱,移地健侵扰奚人,那些史氏的族人部将便跟了移地健。” 薛白道:“你怎知此事?” 颜季明道:“我原本是不知的,但她回范阳搜罗旧部时被我捉到了。我便劝她,与其到回纥受风霜之苦,不如为大唐立功。” “她答应了?” “说了好久,好不容易才说服她。”颜季明道:“我让她设法与身在回纥的部将联络,为大唐内应。到时我再让阿爷伺机出兵,灭回纥,献移地健至长安阙下。” “想得倒好,能做成吗?” “事在人为嘛,如此一来既能帮史朝英一把,又能为大唐安定边塞。若能平定了回纥,河北形势也能好不少。” 薛白打量了颜季明一眼,发现这些年他看着没太多变化,还是很简单,热血、赤诚,也可以说是没什么长进。 但这是他的真实样貌吗? “此事,为何不与颜公说?” “我阿爷定然是不同意的。”颜季明道,“他首先便不会让我与史朝英来往,觉得她是粗莽的胡女。可若没有我一直劝着,史朝英也不愿为大唐立功。再者,阿爷身边人多嘴杂,若是泄露了风声,事未做成,先将史朝英与她的部族害死了。” 说到这里,为证明颜杲卿身边人多嘴杂容易泄露风声,他又补了一句。 “我之所以被捉现形,便是因阿爷派人跟着我。我出门时倒是没被盯上,但阿爷派的人在街上找我,倒叫有心人察觉了。” 薛白问道:“你是说,裴奰故意陷害你?” “那当然,他是小人。” “说说,他如何陷害你的?” 颜季明说不出来,只道:“裴奰便是借着有人祭祀安禄山揽权,原本只是一些拜火教众,他非要大张声势,便是为了以此对付我阿爷。” “他官位不如你阿爷,在朝中又无靠山,出于何种目的要对付你阿爷?” 颜季明道:“这等小人,嫉妒报复、有利可图、受人指使,自有其见不得人的目的。” 薛白道:“你说的这些,有证据吗?” “没有。”颜季明问道:“陛下信我吗?” 其实,薛白听说有人祭祀安禄山之时,也感到十分的焦虑。这件事会让他觉得河北人心不在大唐,那会不会是他这些年的治理出了问题。 若千辛万苦却终究与李亨、李俶父子没太大差别,这是他难以接受的。而朝廷派来范阳的官员几乎也都是这种情绪,都是第一时间紧急弹压。 这种情况下,颜季明跑到那个被封掉的祆神祠去,某些方面上来看,确实是犯了大忌讳。 有过那么一瞬间,薛白也想过,或者有一种可能,颜杲卿、颜季明父子真的另有所图。 他一直对他们有种既定印象,觉得他们是忠烈。可忠烈是旧的历史对那个壮烈死在安史之乱中的颜氏父子的评价,如今一切都改变了,如何还能以既定印象看问题。 而人是会变的,尤其容易被权力改变。 “你不觉得一切太巧了吗?”薛白道。 颜季明顿时没了胃口,放下手中的食物,叹道:“是啊,我也知自己难以洗清了。” 薛白道:“所以,我信你说的,你被人陷害了。” 脑海中那一瞬间的怀疑掠过之后,他依旧相信颜季明。 虽然人容易被改变,可总有那些始终坚定的人。 巨大的灾难会让这些人磐石般的品质被呈现出来,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而灾难若没发生,人依然还是那个人。 “陛下信我便好。”颜季明笑道。 “但我虽是皇帝,却也不能说一句话就把你放出来,除非能证明史朝英不是叛贼。”薛白道,“另外,裴奰是个外来的官员,他没有能够陷害你的能量,此事背后必然还有旁人指使,且涉及到更大的利益。” 这些,薛白从洛阳出发之前就知道。 他到范阳来,本就是查这件事的。 *** 对于裴奰对付颜杲卿父子之事,薛白有三个猜测,一是裴奰就是一个敢言直谏之人,但事情发生得太巧了;二是裴奰代表的是像河东裴氏这样的世族对变法的态度,通过弹劾支持天子变化的颜家,以示不满,这是最有可能的;三则,是河北当地的旧势力,对朝廷不断加强管制的反抗,但裴奰毕竟没有与这部分势力有利益瓜葛。 到了范阳的数日间,薛白并没有马上做些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