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1186节 (第1/2页)
好一会,他才把颜泉明唤来。 “继续说。” “是,李家没有直接起兵,而是授意此前放掉的奴隶聚众闹事……” 这里说的李家指的是李揆的家族势力,以陇右李氏的李成裕为族长,李成裕正是李揆之父。 陇右李氏这一支称为姑臧房,是北魏姑臧侯之后,祖籍在陇右的成纪县。到了李成裕这一代,爵封成纪县公,官至秘书监致仕。 李家占据着郑州大量的田亩与奴隶。朝廷变法以来,从他族中检括出良田两万余顷、奴隶三万户,数量之夸张,当时颜真卿亦是不可相信,须知当年宇文融检括全天下一共是八十万户。 但李家并不甘心把这么多奴隶全都放了,暗中勾结了郑州的地方官,以不分田、多纳粮等手段,使得这三万户人重新归籍种地之事困难重重,这些放归的奴隶反而开始挨饿受冻。 如此一来,再一煽动,他们便被引导着揭竿而起,并在李家的帮助下攻占了郑州的武库与粮仓,一时间声势大振。 都是些农夫,战力肯定是不行的,但李家要的是让朝廷知难而退,只要闹出足够大的动静就行。 李揆一死,吓破胆的并不仅是陇西李氏,而是全天下的高门世族,他们看到有人闹出了声势,自然会纵容、促使变乱发酵得越来越大。 颜真卿对此早有预料,因此派了官员前去安抚,可惜,因薛白杀了李揆,事态还是超出了他的控制。 “李栖筠赶到时,陛下杀李揆的消息已传到郑州,李栖筠没能安抚住,现在郑州衙署已被‘乱民’攻下,李家明面上并未参与,但肯定给了不小的支持。‘乱民’当中有几个读书人,写了檄文,讨伐陛下……” “檄文?”颜真卿问道:“说什么的。” 颜泉明迟疑了片刻,才道:“他们把陛下比作篡唐的武氏。” 虽然已经预料到是这样,颜真卿还是皱了眉。就这些日子,他眉间的皱纹已深了不少。 他最深恶痛绝的就是他们总是攻击当今天子的身世。 明明是一群以门户私利为重之人,反对变法就反对变法,却非要拿不相干的旧事出来说。 原本只是变法能否成功,失败了也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已,可这样一来,却成了大唐的正统之争,又要动摇社稷根基。 “李栖筠回来了吗?”颜真卿问道。 “已经进洛阳城了。” “为何没来见我?” 颜泉明道:“他先去见了许多名门出身的官员。” “去召他来。” “喏。” 等了许久,李栖筠才到,赶入政事堂时身上还有不少雪花,带起一阵冷风。 “下官见过右相。” “你没劝住李成裕?” “是。”李栖筠坦然道:“下官赶到时,陛下已斩杀了李揆,下官实在无能为力。” “那又如何?”颜真卿问道:“他们还真想弑君不成?” 李栖筠连忙道:“他们自是万万不敢,李成裕说,他已极力约束那些乱民。奈何现在那些乱民已经不再是他的佃户,成了朝廷的丁户,又饱受地方官吏的苛待,愤而叛乱,他弹压不住,无能为力。” “这是威胁君上。” “下官不敢,这是李成裕的原话。” 颜真卿沉着脸,问道:“他便不怕朝廷调集大军征讨他?” 李栖筠道:“他并未参与叛乱,且一直在宣称冤死了一个儿子,朝廷只怕师出无名。何况,如今天下各州县将新法视为食人恶虎,朝廷若要动兵,恐怕……不妥。” 说着,他补充道:“这也是李成裕的原话,下官则认为,一旦动兵,则代表朝廷要与这些高门世家鱼死网破,激化了冲突,社稷动荡。” 颜真卿沉默不语,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动兵。 若从他身为老师、岳丈、宰相的角度考虑,他早就恨不得兴兵去救薛白;但从大唐社稷的安定考虑,兴兵是最糟糕的结果。 李栖筠道:“下官以为,解决此事,办法并不难。” “说。” “只要朝廷下旨,检括已然完成,将不再检括。”李栖筠道:“另外,下官今日来之前已经见过了诸多官员,他们都支持太子登基……” *** 傍晚,李祚穿着一身武袍在练骑射。 他虚岁四岁时就被抱在马背上玩,如今脚堪堪能踩到马蹬,骑术却已很了得,在马背上如履平地。 “陛下,慢些。”刘安没骑马,小跑跟在后方。 “你就在这等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