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0章 (第2/2页)
红脖子粗的二哥一眼,一文钱五个竹筒,还要给他帮忙卖凉粉。 怎么说呢?黑还是他二哥更黑,五姐的红薯哄人干活儿,这都不是事儿了! 江老太垂下手,没好气的说:“行吧行吧,那你去。” 娃子有自己的想法,且路子是正确的,她总不能把展翅飞翔的鸟使劲按下地。 老太太不想放弃卖凉粉,对于乖孙说的以后就在家做粉末和粉丝,做凉粉早晚要教会给别人的,不然别人买粉干啥? 可乖孙说的也对,自家没有那么多人能出去卖凉粉。 家里孩子们都到了说亲年龄,每一个都要花钱,蕉芋渣渣越来越多,也该买一头猪崽回来。 这时候就很羡慕别家人多的,干啥都能分几波…… 江老太突然眼珠子一转,对小儿媳说道:“亲家公他们最近忙不忙?燕娘要不你明日回去问问,他们能不能多做些竹筒,我们收。” 纪淑燕把沉粉的大木盆盖上纱布,闻言答了声好。 为什么没问大儿媳妇的娘家,那家是个不太拎的清的,老太太只喜欢儿子媳妇大孙子,死命压榨出嫁的女儿。 老头摔伤了腿,老太太托人来说老头子快不行了,让女儿快带救命钱回家,找大夫救她爹。 结果买药钱就花了五百多文,大儿媳妇带回去的二两被老太婆抢走了,说留着以后给她爹补身子。 那家老头还算心疼女儿,就是老太太烦人了点,田云花和她娘也不对付,只要回家就是一顿吵,她娘气的饭都不给她吃,让她快滚回婆家。 大儿媳妇今年都没说想回娘家,谁要提起她就跟人急。 江六的外祖家在黄元镇松茂坡,这不是新村子,但这个村人少,所以当时也接纳了不少人。 从九河村过潘家石桥,走上半日的功夫就能到松茂坡,这一路只能翻山,需要人陪同。 潘家石桥有媳妇是松茂坡的,如果纪淑燕要回娘家,会先问过那家的媳妇,约好一起走。 一年回两三次娘家,更多的时候是小舅舅纪和过来九河村,他是打猎手艺不太好的猎户,和江余年的黑手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时候的逃难记忆,江六都不太清晰了,只记得那年的水好大好大,不光他们在的村子被淹没,十里八乡包括高处都被淹了,山林也被洪水冲垮。 镇上的富户们早就逃离,其中就有他从未谋面的姑姑。 现在偶尔还能听见老家的消息,这么多年水也没消多少,水流汇入到了江河里,一条行船水路就此形成。 对于姑姑江鸳,爷爷和奶奶从不提起,爹娘和大伯大娘也不说,就连大哥二哥大姐也只当没她这个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