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9  (第1/2页)
    为我举铁。    第34章    桥梁分院迎来安静繁忙的又一天。    律风依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查看南海隧道项目的海洋数据。    他研究这些数据接近三天,已经能够背下起点立安港到海岛富云县沿途的所有暗礁、岛屿。    它们清晰散布在项目组发来的海图上,与修建成形、计划修建的人工岛一起, 成为了大陆连接宝岛的最佳途径。    然而, 这样顺遂的线条,未免过于简单。    简单得不像一个耽误了二十余年的项目, 清晰完整地给出了这片海域所有的强涌和急流。    按照要求,律风大可挥手连线,直接在最佳途径上, 根据数据设计出一座简洁美观的桥梁,连通隧道。    可他迟迟没有动手。    除了查看这些数据, 他最多只是去找找关于海洋隧道、跨海大桥的论文, 根本没有动手作图。    安静得像一位沉浸在书本学习的学生。    冯主任过来看情况的时候,正见到律风埋头看资料——    他觉得奇怪,说道:“南海隧道桥梁段的波流力实验数据不是都给你了吗?”    那份资料他仔细看过, 给的数据巨细无遗,完全不需要律风再进行别的验证, 直接就能上手设计。    律风闻言,从厚重的资料里抬头。    他拿过手边计算结果, 递给冯汉林,“但我觉得……数据有点奇怪。”    “哪儿奇怪?”冯主任诧异地接过来,    律风晃了晃笔,“根据他们给出的水深、波高、流速来看,桥塔能够承受的波流力应该在六千到七千(千牛)之间,但是我重新查了南海不同跨海桥梁的论文,发现它们承受的波流力普遍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冯汉林低头翻看律风的计算, 经过复算之后,波流力保持在六千到七千范围内。    与项目组给他的数据保持一致。    “你说这个数有问题?”    “嗯。”律风点点头,“冯主任,这可是横跨南海海峡,长达135公里的海平面,为什么项目组给出的波流力模拟数值,会跟其他的内海跨海大桥相差无几。”    律风对数据不敏感,也没有经手过跨海桥梁。    但是,他深知海洋瞬息万变,越是远离陆地的海平面,越是湍急深邃。    “而且这一段……”律风指了指毫无异常的数据,“竟然是沿海平原到澎洲群岛的数据,我怎么也不会信。”    澎洲群岛作为南海海峡之间散落的珍珠,除了旅游和物产资源丰富,还盛产社会新闻。    昨日商船触及暗礁,海警奔赴现场紧急救援。    明日海上浪涌打过,渔船钢缆断裂,危在旦夕。    律风随手一搜,澎洲群岛附近都是海难、台风的新闻报道。    作为繁忙的海运航线,往来沿海省市的船舶,在澎洲群岛附近发生事故的几率,远高于其他地方。    然而,手上的数据平静无波,仿佛温和友好的海洋静谧安详。    只需要他轻松划过去一道桥梁线条,就能完成这个简单的任务。    律风一提,冯主任也认真重看了这份数据。    那些密密麻麻的水文、地质、航道、航线数据,完美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建设环境。    略带困难,但能实现,他顺着这些数据,都可以开始考虑最佳的桥墩落位与桥塔桥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