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2 吴厂长的好儿女  (第2/3页)
儿媳妇,一天都耽搁不得。    好容易把老张拉到厂里,老张也不废话,挑明了说自己干不了这活儿。    至于那合同嘛,你们找吴光荣去。    因为这一切都有吴光荣承诺兜底。    说着老张拿出证据,他跟吴光荣签的私人合同。    展示完证据,老张又急匆匆给人打家具去了。    毕竟不能耽误俩年轻人入洞房不是。    厂里也不能拿老张怎么样。    因为是厂里的副厂长一手操作的,副厂长肯定能代表厂里,确实怨不到老张头上。    老张有证据在手,说走就走,配料那个岗位一下子空缺。    厂里只好先好把原先那个配料工给重新启用。    只能先将就用着,也不提承包那事了,勉为其难先别让车间停工。    看看等出去跑销售的梁进仓回来,他还能不能重新承包配料?    盼救星梁进仓返回的这几天,厂班子也没闲着,天天去公社医院“看望”吴光荣。    因为他的幕后操作,让厂里一个月就蒙受五百多块钱的损失,至少先把这个月的损失补上。    至于下个月的,那得月底结账以后再说。    一句话,老张那合同,厂里把责任都认定到吴光荣头上了。    如果吴光荣不服,去公社也好,去县里也好,都可以跟厂里打官司。    吴光荣血压一天比一天高。    头发都白了一大半。    他没有老张那么洒脱,说走就走。    他要走了,离开木器厂,也许合同那事就会不了了之。    可是,离开木器厂,全家人怎么生活?    吴光荣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最小,所以给惯坏了。    自从去年打断胳膊,就再也不上班。    后来厂里也不给他发工资了。    因为摇车打断了胳膊,算工伤,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照发工资。    但不意味着厂里要养你老。    不发工资了,吴新刚依然不想去厂里上班。    除了不愿看到郑淑叶、孙延成、梁进仓,以及跟他们走得近的那些人,他还愁上班了。    在家每天搂着香暖可人的黄秋艳多好。    黄秋艳到现在也是一直没上班。    正月里俩人完婚,更是可以名正言顺整天搂着了。    没白没黑。    就像用水胶给粘成连体人了一样。    甚至太阳高照的大白天,婆婆去叫儿子儿媳吃午饭,都亲眼目睹不可描述的一幕。    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了,哦,都是成家的人了,也该立业了,可他这样一天天不事生产,以后有了孩子,拿什么养活老婆孩子?    难道让你的父母养一辈子?    绝大部分的老农民,只要给儿子娶了媳妇,都会跟这个儿子分家。    吴光荣也很想把儿子分出去。    可是想到自己只有这一个儿子,分出去容易,等到自己老了,再合起来就难了。    就一直犹豫着,也理解年轻人刚结婚,新婚燕尔如胶似漆,没心思生产劳动,过一阵儿就好了。    其次家里还有一个女儿。    两个大女儿早就出嫁走了。    三女儿二十一了,还没婆家。    她有个人人羡慕的好工作,干供销社。    工资不低,可是一分钱都拿不回来,谁知道都买了什么?    反正从来不在本供销社买衣服,都是坐车去县城百货大楼买。    雪花膏一大桶一大桶的买。    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整天嫌工资太低。    还嫌干供销社这个工作太累,整天在柜台后边站着,就跟坐监狱罚站一样。    还太下贱,就是来个三岁孩子拿着一分钱要买一块糖,你也得伺候他。    别看三女儿整天抱怨工作又累又下贱,其实吴新丽已经是夏山公社闻名遐迩的“四位大娘”之一了。    其他那三位分别是国营饭店一位卖饭的,收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