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敢向皇帝骗个娃 第168节 (第1/2页)
“不管母后同不同意,儿臣都不敢忤逆……只是儿臣此生都已认定了她,断不可能再娶她人,如若母后不允,儿臣就另置间大宅邸,今后带上辰哥儿,出宫与她独过。” “白日侍奉母后,夜里照料妻儿。 ……往返折腾了些而已,合该是儿臣应当应分的。” 听了这话,太后再也绷不住,描绘着精致妆容的雍容面庞,瞬间冷僵了僵,落在膝上戴了护甲的指尖,将巾帕攥紧。 这多年来,他们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个在沙场搏命,一个于后宫筹谋,躲过了多少明枪暗箭……才能有今日坐稳帝位,四海升平的好局面? 可现在儿子居然为了个女人,竟就与她生分至此?一家三口独过是什么意思,他眼里可还有她这个母 后? 心头的怒火被哗得点燃,直直冲向天灵盖。如若换做过其他妇人,此时或已大动肝火发作了,可太后到底行得稳坐得定,只唇角微微上挑,淡道了句。 “你想得倒是周全,可何苦来哉呢? 此事哀家心中有数,你暂且将这念头歇了。” 李秉稹方才那番话,不过也就是想表表决心而已,并不想母子之间因此产生产生龃龉,所以便也未再多言。 恰好此时,銮驾停稳在了肃国公府门前,紧而又是副恭迎圣驾的热闹场面。 李秉稹将欲要朝他磕头行礼的舅父稳稳搀住,轻道了声“不必多礼”,而后抬眸朝众宾客望去,一眼就看到了徐温云。 今日虽是喜事,可她并未穿得喧宾夺主,只着了身清淡的衣装,至多髻上别着的钗华丽些。 就这么施施然站着,在人群中相当扎眼,清艳绝伦。 二人之事还未公之于众,李秉稹未免麻烦,眸光并未停留在她身上太久,就撤了回来。 皇上与太后被迎入院中,在厅堂与肃国公府亲眷们说了约莫半盏茶的话,赏赐给两对新人不少华贵之物后…… 李秉稹因朝中还有政务处理,不好在肃国公府多待,于是便先走一步。 到底是回到母家,太后甚至比在慈宁宫还要更加自在,唤了好几个诰命夫人,陪坐在旁与她说话。 眼见聊得差不多了,才屏退了众人,使了个眼色给苏嬷嬷,让她去前厅把徐温云叫来。 …… 其实自太后出现在肃国公府门口的瞬间,徐温云就清楚,今日免不了会遭番劫难。 她安慰自己,以往那些艰难的时刻,不也都挺过来了么?这次理应也会无碍的。 她心情沉重得就像个即将奔赴刑场的死囚,面上却依旧挂着得体的微笑。 入厅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严格按照宫规,一丝不苟行了个礼,柔声清浅道,“太后万安。” 一举一动都仪态万千,再配上那张并未经过太多妆饰,清水出芙蓉的脸……瞧着确实很赏心悦目,难怪能勾得皇帝情迷意乱。 人的态度,是随着对方的身份不断变化的。太后这次再见她,浑然没有了以往亲厚,而是沉下眉眼,剔厉审视着她。 太后先是端起茶盏,悠悠喝了口。并未直接发难,而是将话头落在了今日的喜事上。 “今日此番喜上加喜,并蒂成双。 他们四个庚帖也换了,天地也拜了,其实是没有哀家再说嘴的地方,可哀家还是不由想问一句……你当真觉得他们相配么?” 太后语气算不上特别严酷,可久居上位之人,自有种色厉内荏的威压。徐温云呼吸微微紧了紧,朝前呵呵身,态度恭敬道。 “若单论家世门第,确有天壤之别。可单论这点,却并不能说他们不相配,还需得看人品教养,才学脾性等方面是否契合。 ……其实依妾身愚见:只要是能成得了亲的男女,大多都是相配的。就像脚上的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才知一样。” 太后唇角微勾,眼底透着戏谑,“原就是两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姻缘,倒也难为你如此巧舌如簧。” “……哀家莫非说错了么? 你弟弟是状元又如何,祁朝十年就出三个状元,入仕之后无甚建树的状元郎大有人在,需得奋斗几辈子,才能比肩肃国公府此等簪缨世家?更莫说你那个日夜以缝补过活,病怏怏的胞妹。” 听到弟妹被人评头论足,徐温云只觉甚至比自己遭人唾骂还要难受,可此话虽有些难听,却还是在讲道理摆事实。 徐温云确是辩无可辩,面上显露出些难堪的神情,可她还是尽力不卑不亢道。 “夫妻齐心,其力断金。 这两门婚事,我们徐家确是高攀,妾身也已叮嘱过弟妹,成家后要好好过日子……妾身相信他们会排除万难,共同携手一生的。” 太后闻言,眉间愈发紧蹙,眼底突涌起锐利的锋光,轻蔑道了句。 “上梁不正下梁歪。 徐绍与徐温珍挖空心思往上爬,以姻亲做饵,攀龙附凤,如蚁附膻……不都是你教出来的么?又岂会有什么真心真意,好好过日子这一说呢?” 这些话犹如重锤落下。 徐温云顿然抬头,眼眶中瞬间涌出晶莹,心中实在是委屈至极,只梗着脖子,一字一句解释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